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激荡三十年(上)《内涵丰富的三十年》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03:30
  • 61

春节假期里慕名读了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感受良多。

我生于1978年,正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自从社会对于八十年代的关注持续升温以来,现在,对于70年代人的注意,也即将成为一种潮流,因为三四十岁的我们这一代,正日益成为社会的骨干。而在我们的成长中,多重的矛盾熔铸在我们身上。我们不像我们的父辈那样出生在一个新生的、但又是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时代,没有他们年轻时那样的单纯,但在中小学时代,无论从学校、书本,还是社会氛围,接受的仍是很传统的教育和熏陶,留在我们记忆中的童年和八十年代,是一个单纯的、安定的社会(虽然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错觉,这一方面是与今天日益乖张躁动的社会对比,另一方面,时间和遗忘的因素也将八十年代的种种躁动不安隐去了,我们记得的,只是单纯而快乐的我们)。而和90后的一代相比,我们出生及童年时的成长环境,比之他们恐怕要相差了一个层次,因此在个性等许多方面都体现出差异。我记得,我小时候牛奶不是想喝就能喝到的,读幼儿园时仍然穿过带补丁的衣服,高一时才刚刚接触计算机,为Basic语言的小游戏兴奋不已,被Windos的软关机功能和首次见到的彩***面所吸引。因此,作为第一代的独生子女,虽然早早地被戴上“小皇帝”的头衔,但和个性张扬的90后相比,我们不得不“让贤”了。而在我们长大成人踏入社会之后,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变,价值观也发生了颠覆式的变化,这对于70年代出生的我们,无疑面临一种艰难的适应过程。我们至今走过的人生路,前一半走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末端,后一半踏在市场经济初起后的躁动和混乱阶段,我们头脑中某些时候产生的“分裂感”,正来源于此。

这就是中国所走过的最近三十年,我能记得和知晓的,只是其中的一点点,因此吴晓波先生此书中所揭示的其他那么多丰富和精彩的当代史面貌,才这样吸引我。现在令人手不释卷的好书并不多,此书无疑可位列其中。

这本书中可以读出的内容有很多,首先,它给我的印象是一部创业者的历史。许多曾经风云一时,乃至风云至今的人物,都在作者笔下再现。作者叙述了他们从一个卑微的小人物,如何通过自己的敏锐头脑和胆识魄力,以合法、灰色、违规甚至是违法的手段获得第一桶金,从而发迹的里程。众多各有不同而又具有相似色彩的事例聚在一起,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特色,也就是作者在一句话中所提到的,“改革往往是从违规开始的”。那是一个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时代,领导者的魄力往往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变革和创业的成功与否。而他们的重要动力之一,来自于对摆脱贫困的极度渴望,所谓“穷则思变”。因此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最初的经济活跃地区,私营经济的萌生点,都是在那些偏远落后地区,如苏南、浙南的山区,以及广东潮州、汕头等地。这些创业者的智慧和才智让人感佩,读了这本书,才知道万科、中关村、海尔等等许许多多今日耳熟能详的大品牌大企业当初是如何“起于毫末”的,最生动地诠释了茫茫沧海源于涓涓细流的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此书是一部中国当代的企业史,却又是一部励志的好书。

在另一方面,此书又是一部中国改革的沧桑史。对于国有企业权力的收和放,对于私营经济的态度的冷和热,不断地在循环往复。创业者的个人魄力和能力,毕竟不能代替体制的革新,昙花一现,盛极一时却又转而衰落的,书中举到的例子已经不少。大量国有企业如刘阿斗般的扶不起,“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私营企业或如“亮剑”中的李云龙,打仗(做生意)是把好手,惹事(制假售假、无序竞争)也不含糊,这些都让中国经济改革的决策者们长期为之困扰不已。因此,在这三十年中,经济才在许多时候体现出一种周期似、钟摆式的往复:经济过热——紧缩、整顿——需求低迷——刺激、扩大吸引投资——生产投资过热——再次紧缩,如同中国的股市、房市,有的是暴涨暴跌、大起大落,却难以做到平稳有序地发展。这些在书中都有生动的描述,领导者、企业家的百态栩栩毕现。

书中曾说到,“大人物决定历史的走向,小人物体现历史的真实”,此书的一个优点也正在于此,编年史式的体例把握了宏观的方向,对于历史进程中的小人物的描述给人以真实感和阅读的愉悦感。而我们,作为小人物,或许也会从书中的小人物身上吸取某些激情和力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