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时候,买了一些书,结果元旦之后的出差和春节前的一些事情拖了很久也没有看。终于在过节这几天有了一些闲暇时间,趁妻子女儿不注意终于读完了钱穆先生的《文化与教育》,这是我读过的钱穆先生的第一本书。
读梁漱溟、冯友兰的书中都提到过钱穆先生,看了一下,其实钱先生对于中国文化、历史都有很深的造诣。
这本书共有20篇文章,汇集了作者于抗战爆发开始陆续完成的一些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演讲、投稿等文章。
本以为可以比较轻松的阅读,后来发现其实看钱穆先生的文章比看梁漱溟和冯友兰的还要困难一些。(也可能读梁爷和冯爷的多一些)感觉不是很习惯钱先生的一些语言修辞方法和思路,总体感觉阅读有生涩感。
开篇《中国文化与中国青年》中,钱先生比较深入的阐述了他关于东西方文化的缘起、差异的观点,其中很多观点与梁爷的一致,看来关于中国文化的很多观点是得到那一辈学者的共同认可的。其中感受很深的是这样一段描述。
钱先生说“青年少年则常见于孝,壮年中年则常见于爱,老年晚年则常见于慈。曰孝,曰爱,曰慈,皆仁也。青年无不知孝父母,壮年无不知爱配偶,老年无不知慈伦类。”进而钱先生对于中国、印度、西方关于文化的异同的阐述精准而独特:“中印欧三方文化大流,莫不汲源于此,而各有其所偏。大抵中国主孝,欧西主爱,印度主慈。故中国之教在青年,欧西在壮年,印度在老年。我姑锡以嘉名,则中国乃青年性的文化,欧西为壮年性的文化,而印度则老年性的文化也。又赠之美溢,则中国为孝的文化,欧西为爱的文化,而印度为慈的文化。中国之孝弟,西洋之恋爱,印度之慈悲,各得仁之一面。见其独,可以会于通,固未有舍人心之仁而可以持大群而演永化者。”我深认同之。
进一步阐述中、印、欧文化迁徙、发展轨迹之后,钱先生言:“故欧土不重孝,佛徒不言爱,是中国得其全,而印欧得其偏。中国如新春,前望皆生成也;欧土如盛夏,前望则肃杀矣;印度如深秋,前望则凝寂矣。故中国居其久,而印欧居其暂。”过瘾!
最后钱先生对于孔子的颇高评价也是我所认同的!
第二篇文章《东西文化之再探讨》中,先生对于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流传、融合进入中国有独特的评论和见解,实在是值得一看。
《东西人生观之对照》是这本书关于东西文化、人生观最为学术、最为深入的讨论。全篇基本从历史角度出发,很多观点非常独特,非常喜欢这样一段:“中国人一面崇拜历史,超乎现实,带有极浓厚的严肃性;但一面又相当看重现实,歌咏人生,接受享乐。因此诗歌文学艺术建造,在中国亦高度发展。中国人仍不失其一种活泼性。但中国人对宇宙到底不脱其虔敬的心理。虽说利用厚生,虽说尽人之性以尽物之性,而到底还是先要正德,最后还是要赞天地之化育。因此中国人没有像希腊人般想纯从人类智慧上去窥探宇宙之秘密,而毋宁说是像希伯来人般却纯从人类性情上去体认宇宙之伟大。因此中国虽有尽物性与利用厚生的主张,而却只走上艺术的路,没有走上科学的路。换言之,中国人只在无伤其理想上的宇宙尊严之下来利用厚生,来尽物之性。别一面则中国人又只在无伤其现实的人生情趣之下,来崇拜历史,信仰古人。”
这本书尤其值得推荐的地方还有本书后半段,作者关于教育的一些思想和评论,不光对于70年前的中国,就是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依然有非常非常现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尤其是《改革大学制度议》和《改革中等教育议》,那些致力于我国教育制度改革、发展、创新的朋友都可以好好借鉴。
《从整个国家教育之革新来谈中国中等教育》是另外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其中作者对于那些把外语学习看得比中文还重要的教育制度给予了很透彻的批评,不光分析了产生这样现状的原因,还提出了作者的解决建议,语言之坦诚、心情之急迫见诸笔端,对于今天依然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民主精神》的很多观点是与梁漱溟的观点一致的。
总之这本书是我们研究、了解钱先生对于中国文化所秉承的思想体系的一个门口,一扇窗户,不要希望很短时间一口气读完,要耐着性子,细细读来,会别有一番收获和韵味的!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9:02:10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9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