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银元时代生活史读《银元时代生活史》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00:14
  • 77

钟书先生说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过的书籍,如果没有下笔写写心得,对我来说,总像没读过一样。如果能把书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那就算掌握个大致了。不过有些朋友并不认同我的看法,总觉得我的做法太功利,连看书这么休闲快乐的事情,都要和严肃的写作扯在一起,未免太矫情了。各人有各人的习惯,我喜欢说我矫情的那类朋友,也喜欢看书的时候在书上用铅笔标注评论和心情的朋友,还喜欢看完书后就没心没肺忘掉一切的朋友。在这一点上,我又貌似一个随和的人。

碰到哪本书,也是一个书缘的问题。和菜头说过:“世上有那么多书,有过那么多作家,而一个人的一生又是如此短暂,遇见什么书什么作者,应该说背后都藏着书缘。所以,我觉得以后应该把这种缘起都放在评论的第一部分,好教人见到一本书在尘世之中的流转是如何的曲折离奇。”深有同感。

陈存仁先生的《银元时代生活史》,也是和菜头推荐的。他刚在博客上推荐的时候,我并没有马上去看。后来在最好金龟换酒的博客上又看到她的推荐,才决定要买来好好看一下的。读这本书的时候恰逢工作非常忙,只能在睡前的十几分钟里翻看一下,加上父亲对我有严格的宵禁,阅读的进度非常缓慢,常常是看完一个段落,再接着看下一个段落,竟像出了趟差一样遥远。

阿城先生评论:“写老上海的书,这一本最好。”我虽然没有刻意关注老上海的书,但对描写社会风貌的书籍还是比较感兴趣。陈存仁先生有坚持每天记日记的习惯,所以他对早年生活的回忆,每一件事情都那么清晰,当时社会的生态被工整地还原,让我们读起来是那么地生动活泼。也许官家书写的大历史,还不如一个个具体的人物书写的私家历史,后者的形象与私密,刚好是我们窥探过去的最好索引。

也许每个在精神上有所追求的年轻人,都希望在自己的人生画卷刚刚展开的时候,能碰到指导自己的良师益友,让自己能走得更稳健一些。陈存仁先生是非常幸运的,他所遇到的老师和长辈,例如丁福保、章太炎、谢利恒、吴稚晖、于右任等,不仅给了他专业上的教诲,更塑造了他的人格,深刻影响着他的思想与作为。书中对这些人物的描写,也让我们看到民国学人的为人、才情与风骨,而这些恰恰是我们生活的当下所缺少和不可再现的。今天刚好看到一篇题为《卿本佳人,奈何做贼?》的文章,指责一个学者学术剽窃。社会文明进化至今,将今日之学者与民国儒士相比,总觉得二者之间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与其说陈存仁先生幸运,不如说是他良好的修养和个人的努力使然。章太炎先生曾经送给存仁先生一张字幅,上书“诚敬勤朴”四字,我觉得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存仁先生的为人。他待人以诚、尊敬师长,对于他的伯父及母亲,可谓是孝顺之至(这一点也是今人所不及的),做事勤勤恳恳、对于工作兢兢业业,例如出版中医报纸、编撰药典,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保留传统国医而奔走呼告。他个人生活,也非常简朴,但在购买医书上却从不吝惜钱财。

一块银元在八九十年前能否买到许多东西,而今日之物价已上涨了好几百倍。银元时代的生活,虽然物质不是那么丰富,但读起来却别有韵味。人生是否快乐,真的跟所拥有多少财富没有关系。存仁先生在书中写到:“还有一种商业习惯,大家交易全凭信用,不签署什么契约,来来往往,只凭一句话,说出的话,也不需要第三者证明,绝对不会耍赖。这种作风,由来已久,连当时外国人和上海人做交易,不论多大数目,也相信中国人‘一言为定’的商业道德。”现如今,不消说所谓的“一言九鼎”的君子,单是天天照面的同事也在玩无间道。书中那种令人向往的商业社会交往模式,仿佛并不曾发生过。现在西方有句俗语叫“别跟我玩中国人那一套”,听起来真让人悲哀。

《银元时代生活史》的版式设计也挺不错的,朴素的封面,标题的字有一种被岁月剥蚀的效果,以至于我刚拿到手的时候竟怀疑是一本印刷粗劣的盗版书。书中每提到一个人物或一张字幅,只要作者能提供的,都会印在书里,非常直观。那些爱书的人都很注重书的品相,我目前还没有这么高的要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