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yeka.blogbus.com/logs/34284191.html
昨儿放假前最后一天,大家在一起分享读书体会,几位同事分享了阅读《思考的技术》一书,大前研一的。
这本书我读了两遍,但别看篇幅不大,可内涵相当丰富。昨天的阅读,才让我意识到原来我早就该把“作业”给布置下去了。因为如果不布置“作业”,不要求大家来当众分享,大家心里有畏难情绪,或者就轻描淡写地读了,没什么真正的心得。而听大家一分享,就发现其实自己的阅读也还不透彻,同事的分享还是给了自己很多新的视角来理解这本书。计划针对大家在阅读上的难点,自己假期也做一点功课,开年后和大家一起分享。
同事提到了大前研一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第一,大前研一说“自己讨厌做重复的事情”。第二,大前研一说获得一种能力要靠反复练习。
我想,这多半还是表述上的不够严谨造成的理解上的困惑。
也许应该在“重复”前面加上一个定语“机械的”。
以我的工作体会,我发现,一件事做起来,往往越做才能越多地体会到其包括的细节有多少。事情再小,也能被看成一个独立的系统,虽然对于更大的系统而言它只是一个局部。但独立来看一件事,以系统的思维去思考的时候,会发现它包含的维度比最初自己对它的认识要多,因为能因为不断深入去做这件事情而看到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能看到它的发展路径,也就是说,这件事不是静止地搁在这里的,而是动态的。对于一个动态的事物,我们的“重复”也就不可能是机械的重复,而会是动态发展的重复,看上去都是在做一件事,但这件事的细节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我们发现和关注,因为对它的认识是在增长的,绝非简单的重复,而是看似不变,实则已经在不断累积渐变了。
这种逐步具备系统性的重复,意味着做一件事的系统能力的增强。唯有具备做一件事的系统能力,才称得上有专业水准。
以往的应试教育,导致老师、学校、家长就只盯着升学这一个点,而没有去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与能力,这使得很多学生(包括从前的我)在内,缺乏系统思维的训练,考虑问题容易停留在浅层次,做事深入不下去。不能深入,则横向扩展没有意义,只有纵横思维都具备起码的训练积累,才能搭成一个十字框架,这是系统思维最低的维度要求了。
现实中,经常看到的观点都是走两个极端的,不是盲目的悲观主义,就是盲目的乐观主义,都反映了思维的单一性——训练不足。凡事不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喜欢“未必吧”这种回答。
系统思维的培养不能速成,但有径可循。《思考的技术》是一本培养系统思维的初级读物,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读。团队里一些同事,因为不了解经济学的一些常识而视之为畏途,这让我有兴趣在假期里做一点准备,开年后和大家一起探讨经济学的各种话题,争取在2009年和团队一起,在经济学这个需要一点数学思维的领域里,把思维能力都提升一步,更少地跟着感觉走,而是跟着分析走,跟着理性走。
*****************************************
附同事们分享后写在日志上的体会:
dinla:听大伙谈《思考的技术》又有了一些收获,如xiaofei提到的把自己想问或别人想知道的内容写下来,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即要以别人理解的内容来表达,而不是自己以为的方式去说;梅梅针对亲身经历所谈到的,随时随地都应该 思考;sean举了实际业务例子来给大家展示大前研一在书中谈到的逻辑思维方法,很生动。
diuera:今天上午xiaofei分享的按需来提供服务的思想我很认同,其实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时候,无论是xiaofei说的培训编辑还是为作者服务,都需要了解他人所想,有为对方提供服务的思路,这样才能促进沟通,节约沟通成本,并最快达到目标。
yingbin:翔子、xiaofei和meimei讲得非常好。我的启发是思考的技术也可以理解为沟通的技术,并且划分为四个层次,自我沟通 ——平级沟通——上级沟通——客户沟通。
首先,沟通的本质。大前研一特别强调大脑的能力开发。比如:“在坐车时用左眼看窗外的街景,用以训练右脑” 、“每天想一个100万项目的点子”、“每做一件事情,就做一个手册”等等。但在我看来,这些习惯和孔子提 倡的每天反省三次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反省自己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做得好的经验如何提炼来传承,不好 的经验如何去改善等等。这个思想,应用到工作中,就有了大前研一的这些大脑能力训练技巧。我认为这是“法” 和“术”的区别。
其次,沟通的心态。良好的沟通心态必须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无论是书面沟通还是口头沟通,无论是对同事、 上司还是客户,首先思考别人是怎么想的。做不到这一点,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这是一个习惯,必须主动去培养 。知难行易,必须经常自我反省,才有可能不断地强化自己形成这个习惯。例如,昨天和diuera沟通写作计划表时, 彼此误会是我更多的在考虑自己的想法。
由“不要做重复的工作”引起的思考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
从个人角度来说,工作上要时刻思考如何能够改进现有的工作方式,提供工作效率;
从公司管理交流来说,重复的工作应该标准化,标准化才能规模化。采用现代化技术将员工在做重复的体力中解脱 出来,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制度、流程来提高协同效率。因此,我认为实施CMM、ISO等质量体系及工作流 程优化等等,解决的是“做什么”;而“怎么做”往往很难被标准化,因为这属于软性能力。在小公司,更是如此 。
weiyi:这周读书会上有几位同事分享了《思考的技术》这本书。虽然之前已经读过了,但听了同事们的分析和讨论后发现自己看得实在是太肤浅了。xiaofei、diuera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验证了书里提到的一些观点,也让自己在听之余也在想自己读书时存在的缺陷,以后一定要积极向同事们多学习!
yuanyu:今天三位同事给我们带来的《思考的技术》,都讲的非常好,特别是xiaofei讲到的不要按照自己的思维去与别人沟通,而应按照别人能理解的思维去沟通,这样才能达到目的。关于这点,感觉自己有时就是这样的,今天晓菲的这番话才让我真的意识到,谢谢晓菲.
rong:读书会上大家分享了《思考的技术》这本书,一直有列学习计划却没有真正去读。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有意或无意的思考,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不同思考的结果,当我们拥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后,我们就更有可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8:59:08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9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