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早下班回家,坐在床上看白先勇,看到《游园惊梦》,忽然动心,跳起来将书架上的《牡丹亭》抽出来,翻到“惊梦”“寻梦”二折重温。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从前,从前是不懂得伤春的。一向不喜春秋,嫌太过温和乏味,不合我激烈的性格。悲秋也还罢了,春去正是夏来,天光益发明媚,花草益发繁盛,有什么可悲的呢?直到来了英伦,才见识到真正的四季分明,三月一到,白日长了起来,虽然总还是灰灰的,但那些本来光秃秃的树就魔术般的缀满了粉的白的花朵,草地上成片的雪花莲与番红花也似在一夜间忽然冒出来,方懂得春的喜悦。到四五月间,繁花落尽,一夏里盛开的,不过是些草花,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花树的盛容,尤其桃花落时,几近惊心动魄,如何教人不神伤呢?
其实,伤的也不是春,“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丽娘这一番闺怨自怜,写得真是大胆泼辣——“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迁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这梦里因缘,也不枉了春梦二字。“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呵,怪不得是大家子里头的禁书呢,这样子露骨,小姐们怎能看得!想起红楼里黛玉说酒令不防头说了两句西厢的句子,被宝钗教训了,其实其他人并没有发觉。宝钗虽然说后来知道这些书的坏处,丢开不看了,可是这样敏感,可见印象还是深的。其他人的不在意,也不该是不知道,就算不看书罢,戏总是听的,但也并不那样往心里去。所以后来宝钗再教训宝琴,黛玉便出来拦道:“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见过不成?”最有趣是李纨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记》《牡丹亭》的词曲,怕看了邪书了。”可见流传广了,禁也禁不住的,反正“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都有。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只要不去翻那书就成。
往后看一句,却甚是眼熟。“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纳兰词有“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边,相看好处却无言。”是我所深喜。原来十来岁初看《牡丹亭》时还没有这般痴迷纳兰,否则不至于没有发现。那之后看,又没有第一次那么仔细一字一句,就更不会留心了。去翻张草纫的注本,果然这一句后头注的是《牡丹亭》——以前只有张秉戍的注本,注者热情虽高,水平却颇为有限,据说其注释是兰学界一大笑话,自然是不会详明如此了。
事如春梦了无痕,但春梦便真的无痕了么?春梦惊醒,又自回去寻梦,是丽娘太痴?“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心无处不飞悬。……为甚呵,玉真重溯武陵源?也则为水点花飞在眼前。是天公不费买花钱,则咱人心上有啼红怨。”小时候读对联故事,有联语传说是汤显祖的门生夸耀老师的,说他“光耀临川笔一支”,此言诚不虚。他写女儿家心事,细腻处不让曹公。“那书生可意呵,咱不是前生爱眷,又素乏平生半面。则道来生出现,乍便今生梦见。生就个书生,恰恰生生抱咱去眠。那些好不动人春意也。”我想丽娘的痴心,我是懂得的。只要略沾得情滋味,又哪堪失去?情丝一系,便是万劫不复也顾不得了。《天下有情人》的歌词:“爱是一种只能尝不能说的滋味,试过以后不醉不归。”《花间集》里有:“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去年夏天此时,在环艺外头喝茶,阿泡说,最怕的,是得到之后又失去——你再也不能回到未爱之前,心里有一个洞,空落落的怎样也填不满。阿FAI说,所以她和男友无论吵到天翻地覆,都没有想过分手,怕一错之后,再不能挽回。
“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前面一句,是寻梦一折中我背得最熟的句子,第一次读,就象触动了心里的哪一块,酸酸的有欲哭的感觉。后来每一次重读,从别的小说散文,甚至旁人的签名中,只要看到,就觉凄凉无限。
作者云:“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真“情人”也。据说红楼后原有情榜,黛玉为“情情”,宝玉为“情不情”,丽娘也算是“情情”了罢?只是,窃以为,她这样一死了之,又因情而活,反是便宜——省却了多少的望眼欲穿肝肠欲断?素不喜杨过,然而甚是钦佩其为小龙女苦等十六年。死不足苦,生受其有情而不得相守之煎熬,才是最苦。作者又云:“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真“情语”也。
知道《牡丹亭》,应该是很久以前了,小学的课外读物上,那些冷冰冰不带一丝感情的介绍:“我国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伟大作品”“玉茗堂四梦之一”“歌颂了……反封建……”等等等等。直到初中时读红楼,看到黛玉听戏,听到“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两句,不禁心动神摇,我也跟着心动神摇。这一回里摘的几句,真真是《牡丹亭》中的警句了。母亲的《大学语文》我早就拿着偷看,但以前只对后面的小说有兴趣,这才去把选的“惊梦”一折连注释细细读过,读过之后的感觉,恰似黛玉读西厢,“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居然就跑去新华书店把《牡丹亭》买了回来。我读繁体字的速度突飞猛进是来英国后受港版台版书(尤其是明河本的金庸)熏陶的结果,那时候看着竖排繁体可是累极,居然也抱着一本厚厚的《现代汉语词典》,一个字一个字地查下来。现在看着书上淡淡的铅笔注音,想起那些课间和午后,恍惚间原来已经过了这许多年。
附: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主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8:54:07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9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