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收藏《那个聋孩子和魔法师。。。》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53:50
  • 81

“孩子如神明”,我以为这是对被称之为“孩子”的这种生命最好的形容与释义了,然而,周晓枫却给了我们一个更好更确切更真实更迷人的封号与解释。

童年的记忆因着时间而慢慢模糊、淡忘,以至于最终完全忘记。而我们竟也毫无知觉,即使有所察觉也不会引起更多情感上的波澜,于是,记忆就走上它多少有些命中注定的旅程。

在大脑神经选择机制(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记忆)的作用下,我们所记忆的内容似乎总是那么的美好,即使有痛苦,也是被过滤过后的痛苦,这种痛苦已经相对纯粹不再混杂了。所以,“童年”,一提及这个词似乎就充满了关于生活关于生命的无限可能。

“孩子如神明”,不就这样预示着我们:这个混杂污浊的世界,如果还有单纯,如果还有良善,如果还有美好,如果还有本真,那么,孩子就是它们唯一的载体?!

所有逝去的美好的事物我们都试图从孩子身上寻找迹象,以便告诉我们,还有可能,一切都还有可能,美好的,希望的,梦想的。。。

然,周晓枫却告诉你,孩子是魔法师,他也是聋孩子,因了他是聋孩子,所以他才成了魔法师。成了大人世界里的纯真生命。

在这里,她告诉你,所有童年我们都会历经的相似经历,并不如你记忆里的那么美好、那么单纯、那么良善。事实上它也充满了虚伪、丑陋、罪恶,也面临着好坏的道德选择判断,也面临着他们自己的谓之“良心”上的艰难抉择,也有着后来我们成长时历经的痛……只是当时,因着他是孩子,因着他是个聋孩子,于是他成了魔法师,所以一切就都显得那么的纯粹。

他是聋孩子,什么都听不见,所以,只要闭上眼睛,就可以把寒冷拒之门外;他是魔法师,因为他可以轻而易举的把寒冷拒之门外。于是他就成就了那个属于他的幸福的童年。

孩子拥有的独特的神秘力量,便是使他们可以轻易的来往于聋孩子与魔法师之间,自由的变换角色,自由的选择记忆,自由的历经经历。于是他们成就大人们眼中的“神明”角色。

似乎,从生命诞生之初,我们就开始经历人生,经历那些走向死亡必经的痛。长大了的我们总是游离于模棱两可的人生,挣扎于生活带给我们的诸多苦难,执着于那些我们得不到和已失去的东西;人生的三昧似乎总是难以猜透,兜兜转转,不兜不转,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终究得不到和已失去,我们还是那个我们。

其实人生的三昧真的有那么难猜透吗?

“三昧”即是:“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简单的解释一下,不过也就是这样的含义:心定于一处而不动,正受所观之法,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正心之行动,合于法之依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佛家‘善心一处住不动’、‘一切禅定’、‘诸行和合’之类的说法,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佛教的教义“人生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讲的不过也是告诉人们人生痛苦的原因以及解决痛苦的办法。“惑”亦即“无明”即是不智慧、有贪嗔痴怨;“业”即是人生各种各样的欲望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种举动。“惑”和“业”便是造成痛苦的原因。而我们要怎样来搞定这破烂的人生呢?佛祖说,用“般若”即是智慧。

什么是智慧?佛祖的智慧又寄寓在哪里?

我以为孩子便是佛祖遗留在人间的调皮之作,充满佛祖予与世人简单直白的智慧。孩子那身独特的游离于聋孩子与魔法师之间的本领便是佛祖予与孩子们的吧。所以孩子们有着大人们难以企及的幸福,得天独厚的。

我以为时光的魔法在孩子们身上是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让他们忘记了日月黑白,忘记了真假善恶,忘记了欢喜悲伤,忘记了……而这应该就是佛祖予以世人生活的智慧吧。

而就在这里,周晓枫告诉我们,掌握这种本领引领这种智慧将会有多么的简单!像个孩子,你将长久的享有时光的魔法,自由的往返于聋孩子与魔法师之间,当你是个聋孩子的时候,一闭上眼睛,你就成就了那个魔法师,自己的魔法师,一切将变得有多身轻如燕。

那个聋孩子与魔法师一直存在着,只是大人们都太聪明,坚决相信不会有魔法不会有童话,所以时光的魔法只能转而去寻找孩子们,耐心的蹲下身来,静静的倾听他们那些简单或许是无足轻重的心事,于是孩子们便长久的享有时光的魔法书,在魔法书的指导下,成就了自己的魔法。

而那个聋孩子与魔法师便长久的停留在了孩子们的世界里,离聪明的大人们远远的,因为他们都太聪明了,时光的魔法的对于他们来说过于简单,太容易识破了,他们根本不屑。

当然最后聪明的大人们都没有享有时光的魔法书,那个聋孩子和魔法师自然也就离开了他们,而那些身轻如燕的简单幸福便成了孩子们的专利,永远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