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心是孤独的猎手《孤独,人类的终极主题》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52:53
  • 72

心是孤独的猎手

终于看完了。首先惊讶于作者在当时那个黑暗年代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和黑人当时状况的描写。被当成是所有人知心朋友确无人能理解他自己的哑巴“singer”梦想成为音乐家的女孩,被使命感压垮的黑人医生,狂热的行动主义者…..形形***看似和现实格格不入的人物却又好像是每个人。可说之处实在太多,一时都写不出来了。

先说说米克吧。梦想着成为音乐家,去富人家窗根底下听几遍收音机就能把曲子印在脑子里,感觉贝多芬的交响乐流淌在血液中的天才,随时脑子里都有绝妙的乐章迸发出来。经济问题是她最大的羁绊,钱,钱,钱。她为了赚钱,只能去商店当售货员,原本的想法是当了售货员,赚足够的钱,好买一架钢琴,可是说也奇怪,当了售货员之后,她脑子里一个乐章也出不来了,她也没有时间去听收音机了。如果工作把她对音乐的一切都磨没了,那买钢琴还有什么意义呢?社会是一架万能永动机,把一代又一代人们塑造成需要的样子,或者说“应该”的样子。米克由somebody变成了nobody。不过从小到大已经见惯了许多extraordinary们把前缀去掉了。社会真的不缺天才,7岁小孩时100个,有意外死亡的,被迫该行的,伯乐不遇的,自己犯错的,遭遇运动的。。。。。。真正能修成正果有几个呢?现在如果一个中国小孩是个非数学天才,对她来说不啻为一场灾难。

再看大家对哑巴的态度,因为他无法与人对话,而他恰好又很有涵养,所有和他倾诉的人就都认为他能懂得他们每个人的话,而他视为最好朋友的胖哑巴确对吃之外的东西都没兴趣。麦卡勒斯的许多作品中都想表达这个意思,我们当成朋友的人其实并不理解我们,可能只是比较有涵养,而这些人也固执的把另一些并不理解他们的人当朋友。也许这就是他想表达的孤独主题吧,总是找不到正确的人理解自己,然而固执坚定的认为这个错误的人是理解的。由此看来,所谓“人缘好”者并非是他们真的能理解大家。

7岁的巴伯尔对4岁的贝贝开枪,许多人认为是小孩不懂事,是意外事故。我认为这是一种本能。可以理解为雄性动物“猎艳”的本能,或者雄性战争中想让对方屈服or征服的本能。所以偶然中含着必然。他态度温柔的叫贝贝过来,贝贝不听他的么。所以人类社会的道德法律等规则可以把人们原始欲望的野蛮控制住,而更“聪明”的人会利用规则的空子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比为所欲为麻烦点,干的事情是一样的。

小巴伯尔被她姐姐“吓唬”说贝贝死了之后性情大变,从正常的小孩快变成有自闭症的了。神经质,野蛮。。。。。。贝贝也由一个“可人”的小美女变得爱撒泼胡闹了。孩童时代的创伤是不易治愈的,可能长大就坐下心理疾病的根了。可以理解小学时许多孩子都有点不可理喻,因为毁掉一个孩子比整死一个大人容易。我们小学时不少老师的几句话就可以毁掉一拨孩子了。现在的00后们的老师可是对他们客气得很。我们幼儿园时简直就是精神虐待啊,撑下来的小孩是survivor但多少心理有点变态,或者挺狠的。

还有就是终于理解了老乡观念是多么根深蒂固。辛格完全可以和很多人交朋友,他想说的,那个希腊人不理解,会有别人理解的,比如那个餐馆老板比夫就很可能理解他,但辛格自动的把可以成为朋友的人限定为哑巴,因为他自己是哑巴。还有那个黑人医生,他因为有着帮助黑人解放的使命感,所以也很排斥白人,但他自己承认辛格与一般傲慢卑鄙的白人是不同的。许多人头脑里的各种条条框框:肤色,民族,人种,地域。。。。把他们与许多本可以成为的朋友隔开,确转而想不理解他们的人倾诉,仅因为有着相同的地域,肤色。。。。也许这就是“人类灵魂无法安慰和治愈”“孤独” 的原因之一吧。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家自己筑了一堵墙,把自己困住了。你想寻求安慰的人不理你,安慰你的人你又不爱听他的话。

我有一点不明白,那个希腊胖哑巴在辛格对他说话时脸上总有神秘莫测的微笑,为什么辛格却认定他可以明白他对他说的呢?我觉得那个希腊哑巴对辛格说的根本不在乎,他难道不明白么?这本书我还要多看几遍才能有新的感悟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