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于美国梦魇中化茧成蝶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52:36
  • 90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于美国梦魇中化茧成蝶

范典/文

书很薄,份量却颇重,有一种简单的形式上的对照,同时,也使得故事的叙述在形式上体现了“戏剧性”。看似从一而终的个人絮叨,却有明确的叙述对象,及针对的目标。就像很多异乡人远离故土身置他国异域所要厘清的“身份”认同,特别是东南亚一批移民的中青年作家,从普利策得奖人裘帕·拉希莉的《同名人》,亦或谭恩美的《喜福会》,到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等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都打上了这种“身份”识别的标记,与此相附相生的正是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以及作者作为一个复杂的“人”而具有的忧患意识。

这本由莫欣·哈米德花费六年心血几经修改创作的《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通过一位巴基斯坦男子在茶馆向一位美国男性游客讲述自己在美国的经历,来展现和揭露了美国社会金玉其身却弊病累累的现实,这当然体现在其遭受9·11恐怖事件后所作出的反映。一个学业出类拔萃且在一流团体中风头强劲的年青人,本来前途无量,却因为这次恐怖事件后,在身处的这个社会环境中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身份,那种孤立无援致使其一度迷失自我。是继续为这个学习工作生活了十几年的国家“奴役制”的打工,还是回到祖国与亲人同心携力来抵御炮弹的袭击?这显然是一个难以抉择的必选题,尤其是要面对这个既是敌国、又是灌输自己思想、精神的国家,说得形象一点,无异于在面对险境时是先救生母还是养母的问题。

整个叙述的线路十分晓畅,由这位名叫“昌盖兹”的巴基斯坦的男人娓娓道来,看似侍候、招待这位偶遇的美国游客,但没有任何人出现在叙述之外的场景中,我们甚至看不到这位美国人的面貌。从昌盖兹的描述中,时间缓慢地流逝,一道道茶点及颇富民族味道的餐宴摆上桌来,以及他们身处的周边环境皆巨细无遗的有所交代——显然,作者以此作为了串联的手段,将其在美国的经历以断章有机的“粘帖”在一起,工作、爱情的线索以进食的前后关系作了先后顺序的分布。这一结合,使得时间、空间相冲撞的效果更为强烈而醒目,广义及狭义上的时间经历一快一慢及空间感的一远一近产生了对照。

比较有意思的是故事中占较大比重的这段爱情故事,竟然以一种奇怪的方式了结。昌盖兹迷恋同班女生艾丽卡,并试图占据对方的芳心。可对方却始终落落寡欢,究明原因,竟然为了青梅竹马长大却已然辞世的前男友。昌盖兹几番尝试仍然无法赢得艾丽卡的爱,以致于一度代替“死人”与之***,可是不久艾丽卡即深陷失落情绪中无法自拔,直至失踪不见。这个人物很明显被打上了象征的印记,她为众人所瞩目,却总是活在自己的情绪中,对感情的从一而终反倒显出她身上的传统观念——最近冯小刚热映影片《非诚勿扰》中,那位空姐梁笑笑不正是中国版的“艾丽卡”吗——作者当然不是将这段爱情故事作为单纯铺垫或夺人眼球的要素安置本书当中,有一段非常明显的描述表达了他的用意:“或许有点受心境的影响,但当时的美国在我看来似乎正不断陷入一种危险的怀旧情绪中。……但可以明显看出来的是他们正拼命地给自己套上另一个时代的服装。我不禁在想,那个时代是否出自虚构(这念头让我觉得自己有点大逆不道),而要是它真的能再现的话,像我这样的人又能否在其中拥有一个角色。”(P105)这是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后,昌盖兹走在大街上所闻所见的一段描述,所谓的“怀旧”情绪恰恰对应了艾丽卡那种无法复原的心绪,如果说一开始我并不了解作者意图,到这儿,实在是不能再清晰了然了。而这里提到的“角色”,也正是作者试图掘取的身份认同的问题。恐怖主义令其民族及信仰受辱,作为正在融入美国上层阶级的昌盖兹却一下子遭受到“隐性”的排斥,这种待遇顿时让他迷失不前。爱情上输于一个死人,惹人好笑,但角色输于扮演者的身份,却令人反思。

昌盖兹最后在智利一位老人的点拨下彻底清醒,通过苏丹禁卫军的事例明白了一个道理:维系、坚守国家、民族的尊严及身份是最为根本的。引用老人的原话是:“他们通过战斗所毁灭掉的是他们自己的文明,因此他们再也无家可归了。”(P137)作者虽然写的是小说,却将这种血液中不可替代的民族正义感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抒发了出来,在他的笔下,昌盖兹的确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特异性,前者表现于他对自己身份的在意,后者则表现于他毅然辞职回到祖国。以“辞职”来作为抗议的手段,用现实的评判标准,不知是“愚蠢”还是“聪明”,但作者最终实现自我的意愿,为文化及民族的双重身份驱使回归了精神原乡却让人感动至深。在这一系列事件的描述中,美国被标以“冷酷”、“无情”、“重利益”、“轻人情”等符号——当然,作者时不时插入思辨性极强的话语,意在嘲讽这个傲慢的国家,而他再也无法遮掩的愤怒之中其实充满了隐痛,这与他无法赢得艾丽卡的芳心又是对应的。

据说此书有很多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影子,同样讲述“美国梦”的破碎,虽然我并未翻过这部伟大的作品,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两者有多接近,菲茨杰拉德不可能经历9·11事件,因此也不可能写出像莫欣·哈米德的这部《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了。

——已载于《嘉兴日报》

书名:《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

作者:莫欣·哈米德

译者:吴刚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定价:20.00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