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好像已经很长时间没看点闲书了,于是我决定利用火车上的大好时光稍微看看。可惜火车上的时间仅仅5个小时,汽车也才花了2个小时,因为前一天晚上没有睡好,所以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睡觉了,于是这本闲书只好留在回家之后再看了。这本书名字叫《雍正十年》,一看这书名就会让人联想起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自从他写完这本书具有开创意义的历史学著作之后,很多人都试图模仿黄仁宇先生的写作方法以及他思考历史的独特角度,可惜至今这些模仿之作都难以与《万》书匹敌,自然本书也不会例外。本书的作者毕业于北大历史系,后来在瑞典攻读历史学博士,是典型的科班出身,但与黄相比还是欠缺点火候,这既表现在独创性上,更表现在写作深度以及严谨性上。
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是一个很平凡的年份,平凡的找不到什么历史上的大事,这一年是清朝前期铸钱最多的一年,也是华盛顿诞生之年,再就是中国与瑞典开始正式交往,恐怕只有这三件事值得一表,而这第三件事就是本书的主题。前一年瑞典的东印度公司成立,这是因为瑞典刚刚经历了北方战争的失败,因为常年的战争导致国力的极度衰落,且工业化进程刚刚起步,急需通过发展对外贸易来发展经济。瑞典的东印度公司缺乏熟悉航路的本国人,于是征募外国人来组织到中国的航行,本文的主角坎贝尔即是因此而加入瑞典国籍的苏格兰人。雍正十年的阳历8月,坎贝尔担任首席大班的瑞典航船“瑞典的弗雷德里克”号到达中国澳门的海面,再经历了台风、迷路等困难之后,他们终于迎来了中国海关官员的检查,这也意味着他们可以到达广州进行贸易。当然,这个过程并没有那么简单,外国人需要现在澳门外停泊,然后延请两个引水,一个引导他们航行,另一个去虎门报告;到达虎门之后,再接受胥吏的检查,主要是登记船上的枪炮之类;之后他们会在胥吏的引导下到达黄埔停靠,然后大班们会在引导下乘坐舢板到达广州城与从事对外贸易的行商们接洽。外国商船需要选择一个行商作为保商,后者负责官府与洋人的联络和税务事宜。保商可不是一般人能当的,在之前担任海关监督的杨文乾为减轻官府应对洋人的负担,就任命部分行商为保商,这就使行商分成了两个等级,保商就是其中比较有地位的等级。通常洋人们会租用保商提供的夷馆作为办事处,这样保商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另外,作为洋人的保商,他们可以更容易获得一些订单,当然本书的主人公坎贝尔因为性格上以及目的上的原因,并没有担任其保商的陈汀观占到丝毫的便宜,反而给他惹上了很多麻烦。
雍正十年的中国还没有呈现全面闭关锁国的状态,因此与洋人们的交往虽然有很多限制,但因为可以灵活处理,所以行商与洋人的关系还算融洽,其贸易也进行的如火如荼。洋人在中国大量采购茶、瓷器和丝绸,回国售卖可以获得高额利润,并且他们也可以出售少量的呢绒布,因此他们与中国的贸易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当然,这里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的官场向来讲究“意思”,因而少不了让洋人们给点好处,胥吏、通译、海关监督的家人以及海关监督都需要,将这些钱汇集起来也是个不小的数目,到杨文乾的时候将这些钱统一起来,作为海关的收入统一征收,这就为后来坎贝尔多次告状希望取消此项税收埋下了伏笔。后来接替杨文乾的祖秉圭是一个受雍正皇帝宠爱的官员,办事效率很高,但也贪墨极多,他不仅没有取消这项税收,而且还通过做假账之类的手段进行贪污,后来被与之结仇的行商陈芳观告发,而被判了斩监侯。虽然这件事与瑞典商船没啥关系,但坎贝尔却看准了海关首脑更替的机会,希望浑水摸鱼让海关监督取消一些税收,可惜这些官吏都不笨,没有被他欺骗。不过,坎贝尔也不是省油的灯,他通过各种无赖手段,包括欺骗(其行为类似现在的开空头支票)、强迫等手段,尽量将购买价格压低,或者保证了自己购买货物的质量,可以说,这艘瑞典商船的首次中国之行是相当成功、大获其利的。这自然离不开坎贝尔的功劳,但他的这些行为得罪了很多中国行商,因此他们在离开广州的时候只有一个行商前来送行,这与其他外国商船来开时的热闹场面相比要逊色的多。
其实本书的史学价值并不大,在方法论上也没有很高的开创意义,充其量本书只能算作一本通俗读物,可以增加读者的知识。但严格意义上说,本书的叙述方式并不严谨,充斥本书的“想来”一词证明了本书颇多主观臆测之处,很多地方都没有经过严格的考证,而仅仅是依据主观的推断,比如本书有时候会根据后来关于中瑞贸易的一些记述来推测雍正十年的情况,而这些记述也仅指一次贸易的具体情况,是否多次发生并形成惯例尚不能肯定。当然,这与历史资料相当匮乏,瑞典资料对中国的细节描写较少,而中国则更加缺少相关记载,因此作者也很无奈的在书中承认这些问题的存在。或许我对本书作者过于苛责,其实本书还是相当不错的,毕竟对这种冷门的历史内容能写成一本书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了,而能完成本书恐怕国内也没有几个人,因为这需要较强的史学功底,并且还要熟悉中国的历史典籍,更要能够查阅瑞典的资料,作者既在中国学习过历史,又去瑞典深造,并继续研究历史问题,自然是本书所涉主题的合适人选。
《雍正十年:那条瑞典船的故事》
作者:阿海(桂民海)
目录:
瑞典东印度公司和广州的对外贸易(代序)
第一章 蓝旗国的外洋船
虎门口的一阵枪声,蓝旗国的外洋船到港了
蓝旗国外洋船遭遇台风,并终于找到了澳门
外洋船大班雨夜坐舢板到黄埔
蓝旗国外洋船在黄埔下锚
黄埔买办帮外洋船建造了岸上仓库
洋人在黄埔的饮食和生活
第二章 广州城外的贸易镇
蓝旗国大班到达广州城外的外洋贸易镇
洋货行行商为外洋船作保的规矩
洋货行里的夷馆,外洋船的贸易办事处
设立夷馆和夷馆买办
蓝旗国大班觐见粤海关监督祖秉圭
黄埔的丈量船只仪式
第三章 石头?银元?呢绒
蓝旗国外洋船带来的压舱大石头和中国生锌
船上有三吨多的西班牙银币,用来购买中国物产
蓝旗国前来广州贸易的历史背景
瑞典东印度公司是怎样成立的
二千四百十一件呢绒
第四章 洋货行
康熙朝设立的洋货行
外洋贸易集中到广州始末
洋货行的福建行商和洋货行的各种字号
“行头”和“总商”,洋货行中的领袖
洋货行规模巨大,行商能讲洋泾浜英语
第五章 茶叶?瓷器?丝绸
洋人大班们在贸易镇上,摆足了大人的派头
洋人大班要买茶叶、丝绸和瓷器
货比三家和私人回扣的冲突
雍正十年,青花瓷很少,茶叶货源充足,丝绸要事先预订
黄埔的外洋船上,洋人放枪作乐,惊了雍正十年的广州秋闱
第六章 海部大人
粤海关监督关部正堂和海关监督衙门
抚院海部杨文乾的改革,“规礼”和“缴送”
广州官民和外洋大班一致要扳倒杨文乾,杨文乾得到雍正皇帝的支持,却暴病身亡
巡抚出身的祖秉圭出任粤海关监督关部正堂兼监察御使,有专折密奏之权
祖秉圭的当官经:大量贡品,礼物送往北京
祖秉圭对洋人大班谦和礼貌;洋人在广州贸易环境宽松自由
第七章 祸起回扣
广顺行的陈寿观和海关监督大人混成了铁哥们
祖秉圭花样百出的搜刮手段
驴脾气的孚德行行商陈芳观不买祖秉圭的账
陈芳观写信给英国东印度公司总部告状,揭露英国大班和广顺行之间的贸易有私人回扣
第八章 广州风云
陈芳观告状成功,英国外洋船不许和广顺行贸易
祖秉圭抓住陈芳观一招之错,抓捕陈芳观
陈芳观躲在惠州知府衙门,获得了祖秉圭贪污的证据
广州风云骤起,海关监督祖秉圭被捕
城守副将毛克明和广州道员郑伍赛接管粤海关监督衙门
第九章 洋人告状
蓝旗国首席大班坎贝尔看准机会,准备鸣冤告状
暂署海关监督接见全体外洋大班;大班们趁机告状,要求废除“规礼”和“缴送”
茶叶瓷器验收装箱的繁忙季节,坎贝尔不忘告状的事情
广顺行行商陈寿观和裕源行行商张族观被捕受审
坎贝尔觐见海关副监督郑伍赛,再次告状
第十章 东风乍起珠江
坎贝尔锱铢必较,得罪了许多行商
坎贝尔到广州城里作客,准备向广州总督衙门告状
祖秉圭贪墨总数居然达到十五万两银子之多,但是也保住了性命
外洋船启碇,停泊到虎门关前的二道湾,做好了返航的准备
东风乍起珠江,蓝旗国外洋船黯然离去;生意虽然成功,但是人际关系恶劣,几乎没有人送行
参考书目和档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线装书局2006年1月第一版 120千字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8:51:17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9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