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图书馆的经历可谓丰富多彩,有机会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今年四月,我又调到图书馆的新书阅览室,每天和许许多多来此读书的大学生打交道,和许许多多的书籍打交道,很有意思;工作之余,便浏览一下自己喜欢的图书。
最近我读了《非凡人生季羡林先生》(王树英著,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发现此书真是很有意思,值得一读。
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印度学家、佛学家、翻译家、教育家等,他精通六七种外语,博古通今,是国内外少有的专家、学者。作者是季先生的学生,介绍了季先生的主要科研成果和他的为人,讲述了季先生的许多精彩故事。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如果说季先生人生的故事像大海一样壮阔,我从大海里取出几滴水,就足以看到他人生的精彩:
精彩点一:文革动乱,死里逃生
在十年动乱中,季先生在受苦受难的同时,竟然偷偷翻译了好几卷外国名著。季先生在蹲牛棚、被批斗高潮过后,1973年被安排在传达室;待报信收发完毕后,一向忙碌的季先生,闲着很不习惯,他挖空心思,想找点事干,于是开始翻译印度的《罗摩衍那》。
《罗摩衍那》被誉为世界史诗之一,在印度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崇高的地位。涉及印度从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民俗等方面,共分七卷。翻译它,必须还用诗体,押韵。一部八万余行的史诗,谈何容易。
每晚回家,季先生把《罗摩衍那》的梵文诗体译成汉文散文,写成小条,装在口袋里,第二天早晨带到班上,待闲时,再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最后把散文改为有韵的诗歌。偷偷进行,日复一日,天长日久,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全翻译完。文革结束后,七卷本陆续出版,到1984年全部出齐。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这真是奇迹,足见季先生心胸的博大;在文革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作为“牛鬼蛇神”的他,竟然心静如水,偷偷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真可谓“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了不起啊!
我觉得,他在文革动乱中之所以能够“死里逃生”,首先是心灵上具有大智慧,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环境里,他都不慌不忙,从容面对,终于熬过了这一劫;并且“歪打正着”,利用那时比较有时间的“优势”(变劣势为优势),取得了翻译外国文学名著的成就。真可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人不得不佩服啊!
精彩点二:见缝插针,孜孜不倦
季先生感慨地说,“文革以后,我又获得了新生,原以为永世不得翻身了;可否极泰来,人间正道,浩劫一过,我不但翻身起来,而且飞黄腾达,‘官’运亨通。”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季先生家又是“门庭若市”,他参加各种各样的会,终日“马不停蹄”。
在季先生看来,有不少会,空话、废话居多,传递的信息量不大,而他又不得不参加。于是,他又想出妙招,“一心二用”。在开会时,他挖空心思,利用时间的“边角废料”;往往用一个耳朵或半个耳朵去听会,就能兜住发言的全部信息量;而把剩下的一个耳朵或者一个半耳朵全关闭,把精力集中到脑海里,构思、写文章,只要会场一坐,心花怒放,奇思妙想,联翩飞来,天才火花,闪烁不停,还耽误不了会议发言后的鼓掌;在鼓掌声中,一篇短文即构思成;季先生的不少文章,都是在上述情况下写成的。这样,在繁忙的社会活动中,不耽误研究学问,真妙!
精彩点三:以德报怨,不计私仇
当年文革中,狠心置季先生于死地的人,如今有事求他,他照样帮忙;诸如给他们创造条件,提供出国机会,帮他们晋升职称,为他们推荐出书、写序等等。了解底细的人见此情景,纷纷为季先生报不平,认为他对人太宽厚了,好像当年对他的折磨,打耳光、揪耳朵、呵斥、造谣、诬陷等,季先生都忘得一干二净。当有人提及以前之事时,季先生平静地说,“他们也是受害者,只是所处的地位不同巴了,坏人是极少数,因此我不对任何人进行报复”。
想想,浩劫一过,季先生翻身起来,而且飞黄腾达,“官”运亨通,要想报复,机会极多,而且得心应手,不费吹灰之力;可他并没有这样做,真是一个高尚之人,心胸宽广之人,我辈不得不佩服啊!
季先生是1911年出生的,如今已经95岁高龄,可现在还是担任一定的科研任务。我觉得他高寿的原因,是他有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读了此书,使我感触颇深。像季先生这样的知识分子,真是我们中国的骄傲,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他的学术成就和精神人品,不愧为国人之楷模啊。
季羡林先生的人生,真乃非凡之人生也。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8:50:08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9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