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读《美国散记》这本书,很有意思;作者郭建磊,是一位中国省级的新闻干部,他真幸运,在2005年4月至10月,他和另外一些官员一起,聚成一班,远赴美国,开阔眼界,求得新知,在美国度过了半年的学习考察生活,有一段十分珍贵的异国生活经历。这本书是根据他在美国期间的一些经历和感受写成的。对于我这种孤陋寡闻,没有远游经历的人来说,看看这类书,借此了解一些国外的情况,增加点生活情趣,也是不错的啊。
作者写了美国的“雷锋”,美国人的乐于助人精神:
这里也有“雷锋”
几次遇到好心人相助,使我感到美国确实也有“雷锋”。
一天下午,我和小姜步行去超市买菜,回来的路上,突然一辆正在行驶的小汽车在我们身边停下。车里的一对男女探出头来问:“Are you live in seven springs village(你们住在七泉庄吗)?”原来他们见我们提着两袋蔬菜步行走在路上,便停车想顺道拉我们回小区。从超市到住的地方有两公里远,提着十余公斤蔬菜,确实走累了,见二位特别热情,我们便上了人家的车。交谈后,得知姑娘叫Signe、小伙儿叫Mark Marifel。他们去过中国香港,没去过中国大陆。说着说着,车就到了我们住的楼下。小伙子非常热情地留了电话和住址,告诉我们:“Whenever you need my helpcall me(需要帮助的时候,叫我)!”
一个早晨,我和老李、小姜准备开车到华盛顿市区去,不料发动车时发现蓄电池里的电耗尽了,无法启动,这下麻烦大了。老李回忆,可能是因为前天晚上开车回来时忘记关掉汽车小灯,导致电量耗尽。正一筹莫展、无计可施时,小区物业管理办公室的一位黑人小伙儿走过来说,他可以帮我们把车启动起来。说着便把自己的车开到我们的车跟前,从后备箱里拿出蓄电池连线,将两个车的蓄电池的两极连起来。他先把自己的车启动起来,不一会儿就激活了我们的车。我们齐声道谢,他摆了摆手就走了。
美国人的热情和乐于助人,在一个周末再次得到印证。
那天早晨,我们在国会山前面找停车位,我正准备往计时器里投币时,一位在附近晨练的中年妇女主动过来告诉我,周末不需要投币,这些车位都可以停,多长时间都行。当我们停车时,她站在车后指挥,直到我们把车停到安全的位置。
车停好以后,我们到美国国家植物园参观,一位退休老太太义务为我们带路,边走边介绍情况,整整一个上午,不知疲倦地为我们服务。前些日子参观美国国家宇航博物馆,也是一位退休老人为我们讲解,全然不顾自己的疲劳。据那位老人讲,宇航博物馆5000名工作人员中,有3000名是退休老年志愿者。
作者还写了美国人的敬业勤奋:
生活中的清教主义精神
大多数美国人不仅敬业勤奋,而且生活方式也讲究科学健康,并不崇尚享乐主义,整个社会趋于保守,清教主义传统精神在回归。
在我原来的脑子里,存在一个声色犬马的美国,享乐主义的美国,甚至性解放、嬉皮士的美国。然而,在美国生活半年后发现,绝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态度是很严肃、很保守的。我走了美国东、西部的一些城市,没见到一家有明显标志的洗头房、洗脚房、桑拿浴、按摩院、夜总会、歌舞厅。宾馆里做服务工作的都是些老头、老太太。宴会、招待会、聚餐会,不论地位高低、贵宾与否,都是站着吃自助餐,没有大吃大喝、挥霍浪费的现象。
在艺术馆实习时,问到我周围美国同事的夜生活,多数人都说没什么夜生活,也是呆在家里帮正在读书的孩子做作业。除重要会议等正式场合,很少见美国人穿名牌衣装。在机关单位没看到有戴金银首饰、说话牛气哄哄、举止露富摆阔的。在城区、郊区的街道上,一次也没见到婚车成队、招摇过市的现象。
***花钱最多的地方是教育和医疗保健,居民花钱最多的地方是体育锻炼和休闲度假。每逢周末,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相当多的是拉着房车、帆船、游艇、自行车出去旅行和锻炼身体的。不管酷暑盛夏,还是正午傍晚,都能看到跑步锻炼的。太阳浴更是美国人的特殊偏好,他们认为把白皮肤晒黑是美,把黑皮肤晒出油是靓。总之,以让人看起来健壮而自豪。
与美国朋友聊起来,他们认为,多数美国人的这种生活方式,可以追溯到清教主义传统价值观念。拓殖时期最早来到这片新大陆的,是英国的清教徒。清教主义在强调勤奋工作、勤劳致富的同时,反对过度享乐和铺张浪费。
看了这本书,确实大开眼界,浏览了美国的风景,也得知了一些美国的社会生活人们的精神面貌状况。我经常到家门口的法大图书馆“文渊阁”分馆借书来读,最近,我比较偏爱借这种游记方面的书,看着有趣味。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8:50:02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9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