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親愛的安德烈《不错的书》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48:00
  • 76

今天又看了两本好书。每天有这样一个不留遗憾的一小时,知足矣。

第一本是龙应台和她德国儿子合著的一本《亲爱的安德烈》(安德烈就是她的德国大儿子),人民文学出版社最新也有出版。说是合著,其实是一个书信集,把作家和儿子在三年多来的来往信件汇编成册,以飨读者。这本书的第一个好看之处在于,它不像此类最有名的《傅雷家书》,后者一则太学术,老爸写信挂念在国外的儿子但落实到笔头上却是自己的艺术观(尽管对于学习钢琴的傅聪来说十分有益);一则是缺乏互动,不像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完全是你来我往,在有些问题上甚至唱了对台戏,看起来很有生趣。

关于作家龙应台,一个印象是关于她的成名作《野火集》,当时觉得写得很铿锵,配合着当时《南方周末》上的一篇文章,写到她在广州被扒手偷去了钱包、手机、卡,于是这个台北市前文化局局长好好把广州这个城市数落了一番(当然,不全是消极),觉得这个人倒是人如其名,很硬的感觉。但后来在国图翻出一本她写关于儿子的散文,印刷精美的册子,看了之后顿时又觉得她像慈母,很温存(根本就是一个小眼睛版的蔡琴嘛)。

这本书的第二个好看之处在于她和儿子之间对话的平等和话题的无所禁忌。对于有小孩、而且孩子多处于叛逆期的父母来说,可能他们是这本书所面向的最主要的族群。但对于我来说,这对母子之间不仅隔了几十岁的代沟,还隔了东西方文化的鸿沟。因此在谈论很多问题方面,自然少不了碰撞和辩论,在研究文化比较以及不同价值观方面确实有很多新鲜的借鉴。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立场总处在两边的摇摆当中,有时候强烈认同作母亲的用心良苦,但有时也对孩子一方所要求的自由和空间深有同感。作家说,因为自己最擅长的语文是中文,而儿子的母语是德语,所以当时在写信以及后来发表时为了交流顺畅,双方都做了妥协,即用英文写信。混血的家庭,真是有趣。同时这本书承袭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一贯的印刷和制版:文字字体比较大且饱满,纸张很有质感。而且对于台湾作家在用语用词这方面又表现的很开放和大度,很多政治的东西没有使之变味或者随意加冒号,令这本书更加好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