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时尚时代《流行文化与时尚迷思》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45:47
  • 64

我曾有个不算新鲜的发现,凡是屏幕里出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九天揽月五洋捉鳖等莫名其妙的叙事片段,主角跟闺门旦似的羞答答半日不露脸的广告,多半就是烟酒汽车之类的奢侈品。业内人士给我分析说,这叫形象广告,Institutional Advertising,与直接宣传产品的广告相对应。这类广告图穷匕见,末了总会扛出大标语,看的就是这份欲擒故纵的隐忍,拼的是烧钱拍大片的诚意。不用往深里想,其野心在于引导意识形态,与社会权力的维护和再生有着某种联系,关键全在阿堵物。难怪很多人觉得时尚也罢,品味也罢,都是“精英主义”的流毒,一个民主化和金钱面前人人平等的假象后面的霸权流毒。

八十年代的人们肯定想象不出拍脑袋、拉虎皮和经验主义拴在同一条产业链该是什么样子。如今再问这个问题,球迷可能会回答说:国足;大多数人则很明白地告诉你:这是时尚业。这么说当然是阴谋论加愤青口吻,但不能否认的是对于这一产业的认识,很多人确实宁可选择带着阶级意气的敌视态度,哪怕他自己都承认如今的生活和这个产业处处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一半是惰性思维的路径依赖,一半是因为是时尚业确实有个丞相府邸式的高门槛,一副傲睨万物的精神导师嘴脸。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时尚业叫人左看右看前看后看还是看不过来。真要是生在天宝年间当个五陵轻薄儿倒也罢了,只需躺在消费主义的温床寻找齐美尔所说的现代生活的审美救赎。偏偏在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这些大虎皮没准不是年画,而是张嘴就能啐你一脸毒奶的真虎。既然时尚事关消费,那么自然性命攸关半刻也大意不得。

从社会学的观点去看,流行文化严格说与商业运作无直接关联,只能说在市场经济里,商业运作更加速与加深了流行。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在古代诸如词汇、穿著方式、生活型态、发型与胡子都有流行,还流行了数十年到百年之久。更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流行文化在承担资本和技术的意识形态控制功能的同时,也为现代的文化民主提供了空间,为大众的自我表达提供了资源。但是时尚业作为依托于流行文化表象的一个产业,在外界认知上一直处境尴尬,只能归咎于它本身就缺乏一个完善的认识架构。罗兰•巴特曾经以时装业为例,从符号与神话体系来认识流行,结论是流行就是一个神话体系。这是后现代式反目的论的迂谈,因为照他的理论来推导,时尚就是本世纪最虚无的意淫产业。法国社会学家布尔狄厄(P.Bourdieu)的场域说更贴合国人“一切都是阶级斗争”的思考方式。他认为流行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场域,依照场域权力者/未获权力者的关系构成。握有权力,便有界定场域(包括斗争筹码)的力量,后者则在场域中被压迫,寻找出路。这些理论都偏重于社会心理分析不对时尚与商业运作之间的关系多加考察,只能视为时尚业某一方面的特征。从流行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时尚业,你会被其中并行相悖纷繁芜杂的规律与现象搞得晕头转向,最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东西绝对是现代社会最大的迷思。

王受之教授在《时尚时代》这本书里也谈及了这一点:一般认为,流行文化是恒变的,并且有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一些被主流社会忽略的事物,当受到小部分人的强烈关注后,有可能渐渐形成流行文化。但是从少数人迈向多数人的过程,在社会学界就被视为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奥秘所在。为何大多数事物都无法流行,仅有少数事物,甚至有时候是一些我们认为十分怪异的的事物,却如脱缰野马一样奔涌而来,挡都挡不住。这点总是使做研究的人觉得很难理解。比如说于丹讲孔子和儒学,会变成一个这么流行的文化现象,做研究的人多感到困惑。因为就产品(讲学)本身而言,好像并不具备流行文化的内涵。同样的,好像在西方国家一般被认为是铜臭味偏重的劳力士手表,在中国成为顶级奢侈品,也使国外好多研究者不知所措。

时尚是一种社会现象,包含了人类的某些活动和思想行为。在以下这几个领域里,时尚的兴衰往往被非常仔细的研究和记录:建筑,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艺术和工艺美术;衣着,化妆,发式,个人打扮方式等等;舞蹈和音乐;方言、语言方式、表达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游戏、个人爱好、体育运动和休闲;古董收集;管理和组织方式;政治和媒体,特别是受媒体刺激而形成的有关谈话主题;哲学和精神生活;有些人认为宗教也属于时尚范畴,不过从历史发展来看,宗教转变得太缓慢了,难以归纳到时尚这个领域;社会关系网,以及社会关系网的表现和应用方式;衣着的社会标志性;技术因素,比如程序技术的选择,也具有时尚性质。学术界和民众的对于时尚的认知原来竟有这么大的差别。你在街上随便找个人问问,绝对没有人会把管理、组织方式、政治和媒体、宗教和精神生活、社会关系、技术也放在时尚范畴里的。

要了解以上种种,《时尚时代》这本书是条捷径。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本作者近年来给时尚媒体所撰写的文章汇编,不是学院研究者对一种艺术观的理论性的艰涩思考。笔调沉稳从容,条分缕析,在近三十年间中国时尚业从无到有、迅速扩张的文化背景中,来考察时尚媒体与品牌间彼此交融营造的内在关系。王受之教授做的是设计理论,注重商品化的时尚、奢侈品的流行情况和原因,一颗平常心,并不太去追索现象之后的文化内涵。他写中美时尚中产阶级的差异,写《男人装》行销背后的真正原因,奢侈品在时尚界的真实地位,用的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实例分析。图文并茂,海量的资讯,可做传媒从业者的备忘录,也可以做普通读者的时尚入门读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