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做壹年《时间标本:做壹年》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43:02
  • 80

《做壹年》是时任《芙蓉》杂志主编的艺术批评家萧元在2000年针对艺术家谢德庆和他最重要的6个行为艺术作品所做的采访记录。谢德庆1950年生于台湾屏东南州,10岁接触绘画,18岁跟随台湾画家席德进学画,1974年利用在油轮打工的机会“跳船”去纽约,直到1988年美国大赦,拿到绿卡。书中讨论的6个作品即是1978年至1999年之间,谢德庆在纽约所做的最主要、至今仍被他自己认可的作品(他对早期作品持否定态度,认为是不好的,应该剔除)。前5个分别是《笼子》、《打卡》、《户外》、《绳子》、《不做艺术》,称为 ONE YEAR PERFORMANCE (做一年),最后一项是长达13年的《不发表》。据说在2000年之后,他除了在欧美和亚洲做一些演讲和展出之外,没有再继续创作。

在偶然买到这本书之前,我对行为艺术是感到隔膜的。这隔膜不仅仅因为我是艺术的门外汉,连一知半解都谈不上,至多只能算爱好者,还因为所接触到的有限的行为艺术作品让我很不喜欢,甚至厌恶和排斥。它们大多是一种身体的***和展示,与肮脏物体的接触,挑破限制,怪异,血腥,甚至自残。这种挑战常规、刺激人忍耐力极限的行为,对我来说没有吸引力,我觉得它疯狂、恶意、粗暴、挑衅、野心勃勃,在内涵方面不能够打动人。谢德庆在1978年之前所做的几个作品也是这个方向,他做过《跳楼》,从二楼跳下,折断了腿和踝骨;《马粪》,整个人泡进马粪桶,直到无法呼吸;《呕吐》,大量进食到不能再摄入,再顷刻呕吐在玻璃碗里;《油画棒》,用油画棒在脸上涂抹,再用刀刻,划伤,流血,留下疤痕;《石灰板》,重达半吨的石灰板压体,磕断了锁骨……这些危险的伤害性行为,他觉得体现了他性格中破坏性的一面,“那个时候我没办法实现艺术的转换,没办法转换好,所以变成有自虐的倾向,那也是我自己不想展现的。”他发现不能再这样做下去,而是要把破坏性朝建设性的方向转变,于是,1978年,他开始做《笼子》。

《笼子》的概念很吸引人,1978年9月30日至1979年9月30日,整整一年时间,他封闭在一只11英尺6英寸×9英尺×8英尺的笼子内,不阅读、不书写、不收听广播、不看电视、不做言语交谈。笼子在一间不透光的房间内,靠一只灯泡照明,没有手表,不分日夜,只携带一面镜子。他靠一日三餐的送饭约莫掌握时间,每天最大的乐趣是在墙上刻下一条表示日期的竖线,每三星期对外界公开展示一次,如此度过一年。期满之后,他没有欣喜若狂,反而因为长时间不说话而暂时丧失了语言能力,并在起初的两星期因为过度敏感和不适应而社交恐惧。

在《笼子》之后,他逐渐把这种“以一年为期”的方式转化为自己固定的创作模式,继续进行了《打卡》(1980至1981,每小时打卡一次,24小时不间断);《户外》(1981至1982,风餐露宿一年,不进入任何遮蔽物中,包括建筑物、地下道、洞穴、帐篷、交通工具、餐厅等);《绳子》(1983至1984,以一根8英尺长的绳子与艺术家 Linda Montano 绑在一起,无论任何时间地点,必须同处一室,但不允许任何身体接触);《不做艺术》(1985至1986,不做艺术,不看艺术,不谈艺术,生活一年)。

之所以对 ONE YEAR PERFORMANCE 感到兴趣,并不因为自我囚禁、打卡、露宿、捆绑本身,而是谢德庆引入的时间概念。他把这些行为复制、拉长,不可置信地持续整整一年时间。我可以一天不看书,两三天不说话,一星期不出门,一个月不与人交流,但365天在一个没有娱乐的空洞时空里,没有白天黑夜的区分,只与自我相处,这让我感到震惊和恐怖。在阅读他描述当时情况的文字时,我觉得非常压抑。所幸他能够通过送饭来判断时间,如果是完全孤立,连时间的粗略刻度都体会不到,我相信这个实验更难完成甚至不能完成,因为人在那样一种原始的时空荒漠之中,失去所有感知存在的坐标,会精神崩溃。

由此,“时间”变为了他创作的对象之一,他依存于时间的涡流之中,又把自己从公共时间中提取出来,像划定一小块培养皿,进行繁殖和解剖。他的作品有一个共有的概念:耗时间。在他的认识里,人生无论做什么,说穿了无非是在耗时间,只是方式各有不同。工人做工是在耗时间,创作思考是在耗时间,吃饭睡觉,站立行走,一切的一切在本质上,都是打发时间。所以采访者萧元打电话去他家时,问他“在做什么?”他的回答常常是:“呆着。”这种摆脱了所有附加意义的“呆着”,满足了我对人与时间关系的好奇心。我总是想知道,人在日常生活之外还能够怎样过活,“过活”的本质是什么,一种脱离了日常模式的极端行为长时间进行之后,人会暴露出如何的限制、特性、或者缺陷。

在整个采访中,他的表达很平实,这是我喜欢的另一个原因。许多人都会按照自己的理解为他的作品附加引申含义(并非贬义,我写这篇东西也跟他们一样),但他大都坦陈当初并没有这种意图,或者没有想这么多。当萧元问及他的“跳船”,甚至他整个人生是否可以看作一个行为创作,他很明确地否认了,“因为这样的话就什么东西都搞乱了,我以前就是为了跳船,跟行为创作没有直接关系”。

在1986年,他发布了最后一张海报,声明1986年12月31日(他的生日)到1999年12月31日,他将做艺术,但不发表。到期后,他说:I KEPT MYSELF ALIVE. 只是存活下来了,没有更多。

我很喜欢这本书,如果有了解这方面相关书籍的朋友,希望能向我推荐类似的好的讯息。

网站:http://www.one-year-performance.com/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