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让松鼠给科普打开一扇窗》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42:34
  • 67

在中国如果你问一个喜欢读书的读过多少科普,他可能会列举出《科学画报》、《飞碟探索》、《大众医学》、《十万个为什么》、《时间简史》、《昆虫记》等等,但是你要是问他看过那些中国科普书,可能除了《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科普集大成之作,众多科普作家参与编写的,仅此一部不朽之作)、高士奇的几本、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等就很难再数出来了,而且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你要问他现在读什么中国科普,大概都会一脸迷茫的反问:现在中国还有科普吗?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回答什么是科普这个问题。

科普:科学普及的简称,把老百姓(非专业人士)日常需要了解的、有必要了解或者有兴趣了解的那些专业科学知识,用通俗化的语言描述出来,并予以普及传播,我们统称为科普。

它有几个特点必须满足,否则还是不能叫做科普。

第一它必须是科学的,非伪科学的。不是午夜时分充斥电视银屏上的那些推销性药、壮阳药的假医生假专家,不是街头电线杆上贴着的老军医老军姨祖传秘方,不是昨天还在某个角落里干着偷鸡摸狗的勾当,今天就已经披上了专家外衣的骗子,从他们那里说出来的不是科学的真理,而是骗子的谎言。

第二它必须是通俗化的。专业人员满口术语用我们都熟悉的语言讲着我们听不懂的话,我是没多少兴趣的;科学本来就是比较枯燥(对外行而言更是)的,再一本正经满脸严肃就更没人靠近了。如此,科学就永远是普通人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莫测高深的阳春白雪,只能被少数人掌握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精英知识。你不能要求听众读者都必须有你一样的专业知识,我们可以说本领高强的科学家常有,但能把高深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述出来,并说得有趣、吸引人的科学家不常有,这就是科学普及的最大障碍。

第三它必须广泛传播。只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那读者最多也就是一小撮圈内人,看来看去都是熟人面孔,声名在圈内如雷贯耳,在圈外却无声无息。传不出去普及不开那是小众受益,不算科普了,要像百家讲坛那样把晦涩艰深干枯残缺的历史像说评书一样说的有理有据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有趣有人缘,才能火起来,火起来了就是普及了。最好的传播媒体包括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出版媒体都是最好的传播网络,把这些科普迅速广泛的传播开来。

用这几个条件来对照,我们国家的科学根本没有普及起来,也就根本没有科普。可能有些科普作家不承认,但是不承认不等于说不是事实。

我可以说打小就是个科普迷,《科学画报》、《飞碟探索》曾经是期期都买,中央台的动物世界曾经集集不落,但是现在基本与中国的科普绝缘了,只是科学探索频道的常客(看客)、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英国BBC的碟片也经常看,应该有看过上百套,最近看的一本科普书是美国的《男人为什么有***?》是一本不错的书,让我了解了很多身体的常识。中国的科普确实已好久不见了。

是中国人不需要科普吗?人民太需要科普了。加如我们知道这些科学常识,应该对我们很有帮助的:动物真能预报地震吗?一氧化碳中毒该如何预防与救治?手机辐射到底有多大伤害还是只是危言耸听?酒后纵情失态算不算有病?蛋黄没熟的"流黄蛋"对人到底有害还是有益?……可这些常识我们都是似是而非得不到肯定的答案,人们太需要了解常识了,这些常识只有通过科普才能掌握,我们的科普太少了。

最近有朋友问我:知道科学松鼠会吗?我说不知道,心里暗想是不是又是什么老鼠会一类的骗子或者麦道夫一类的大骗局。朋友跟我说:是一帮专业人士的群博,专门进行科普创作的,最近集积博文出版了一本书叫《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很不错。对不起,不要怪我,原谅我心理阴暗,都是经济危机惹的,听到的负面消息太多,已经成了神经质了。

书还没拿到,先上了科学松鼠会的网站上遛一遛。

不看不知道,科学真奇妙。

网站上面的文章都是货真价实的科普佳作,专业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妙手文章,适于推广普及网络形式,现在又有了出版媒体。

一帮趣味相投的细胞生物学博士、中学生物老师、高分子硕士、遗传学博士、电子信息学教授、软件公司老总、科学记者编辑、科学背景公司的白领等年轻专业人士自发组织在一起,自命为"松鼠",希望为公众"打开科学坚果,品味科学之美",让"科学流行起来"。为达到此目标,他们用各自的生花妙笔在自己熟悉的天文、数学、医学、化学、心理学、动植物学、生物学等领域从日常生活中写出科学之道的好看有趣的文字来,在这本集结出版的《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书里精选了一部分妙文,对科学有兴趣对自己有兴趣对别人有兴趣反正有好奇心的都可以一看。

在书中姬十三会告诉你为什么雕塑家普遍要比画家长寿?告诉你人其实和老鼠一样,你的命运如何取决于世界将你安置在什么地方?告诉你为什么自己挠自己的痒痒笑不起来?

丁丁虫告诉你***的真相和一些相关中西方八卦趣事;

刘旸(网站上叫桔子帮小帮主)告诉你一千万台手机堆在一起同时发射可能会使玉米爆成玉米花,但手机辐射对人体表皮的热效应不及日光浴的1/10;她还告诉你月季为什么被成为China Rose中国玫瑰(只是我不理解她文中为什么会有"后遂就不再想起了"这样别扭的文字);她还会和张撞鹿一起为你揭秘没有蜜蜂的春天和人类是什么样的?

赵洋会告诉你到空间站上班是趟多么刺激与危险的旅程;

云无心(我叫云有心,真的不是有心与你过不去)告诉你吃多少细菌才安全?

刘念龙(东莞的一个生物教师)告诉你屁股的生存哲学;

瘦驼会告诉你月亮与月经到底有没有关系?告诉你100年后、500万年后、一亿年后、2亿年后的地球是什么样的景象?他还会告诉你独角兽也许只是一只变异的独角犀牛罢了;

还有人为你解答为什么鼻子吸鼻涕不会被呛吸进水就被呛……

算了答案我还是留给你自己去找吧。

再说说书名,《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这是书中钟彦文一篇文章的题目,它说到视觉、听觉、味觉等多方面,如果改成"当触摸彩色的声音闻起来是甜的"那就多了触觉和嗅觉,五种感觉就都有了,专业上把这种同时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觉称为是联觉,也就是我们以前知道的通感——这个好像很早就有了,原来写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样文字的朱自清是一个"联觉人",原来许多艺术家的艺术天分就是这么来的,他们都是不同的联觉人。但为什么要用它做书名?也许只说想说不同科学之间、懂科学和不懂科学的人之间也是可以产生联觉的吧?

总之,这是一本很有趣的科普读物,道理很深奥读起来却轻松,很平淡的常识也变得奇妙无比,也许这就是好科普的魔力。

这些自称松鼠的专业人士影响也许还并不太大,只是为科学普及工作开了一扇窗,但是既然开了窗就有了一个交流的窗口,会不断有人从窗中往里好奇的张望,被里面的奇妙景象所吸引,从窗口爬进去,如果想进去的人多了,窗口太小,那就自然会打开一道门,成为人们进进出出的渠道,这时侯就正常了。这本书只是科学松鼠们共同奉献给人们的第一个打开的坚果,希望后面陆续有来。

我也是从窗口往里张望的人之一,被里面的奇妙景象所吸引,想进去只是里面似乎没有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的一席之地(难道这些不算科学?)所以进不去,呵呵,我就暂时在外面张望着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