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我偶逛晓风书屋,买到了一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新出的集子——《郁金香》。
《郁金香》这篇中篇小说的出土,曾给张爱玲研究界带来极大的震撼。2005年,内地学者李楠发现上海《小日报》于1947年5月16日至31日连载了署名张爱玲的小说《郁金香》,后经内地研究海派文学学者吴福辉、“张学”权威陈子善等考证,确认为张爱玲的作品。记得当时我听到这消息后,几乎跑遍了整个杭州城去买刊载《郁金香》全文的《上海文学》杂志,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找到了。《郁金香》带有浓郁的张氏风格,难怪专家们能够很快地判断此篇是张爱玲的著作无疑。
书买回以后,我细细地翻阅,品赏。毫无疑问,这是我买到的装帧最为精致典雅的张爱玲集子。《郁金香》采用精装32开本,封面为白色,书脊处印着“张爱玲集”,下面是每卷的卷名。外护封采用黑色碎花衬底,正上方印着卷名《郁金香》,并把张爱玲自己书写的名字印成白色,作为《张爱玲集》的题签。此书古朴天成,韵味雅致,一册在握,美意无穷。回望以前出版的一些张爱玲集子,装帧往往花哨有余,华丽未逮,未能将张氏华丽而又苍凉的文风寓意其中。
《郁金香》腰封上印着这样一段广告词:“国际‘张学’权威陈子善教授主持编校☆增补散佚作品☆恢复作品原貌”。翻开中国大陆的张爱玲书籍出版史,这次出版的6卷本《张爱玲集》诚然是较为原汁原味的。由于种种原因,张爱玲的著作在出版前,编者或责任编辑往往会对其动一番“手术”,以应付审查。这次我随手翻看几处以前被多次删改的篇章,欣喜地发现都恢复了作品原貌。如在《色,戒》一文中,有两次出现“麦太”,以前的张著往往将之校订成“麦太太”。还有一处“欧阳灵文去麦先生”,许多编辑(包括我本人)都误以为“去”是张爱玲的别字或台湾出版方的“手民之误”,因此据文意将它改作“扮”。后来我入收了台湾《色,戒》手稿珍藏版,对照台湾排印本和张氏手稿,方知张爱玲的原文确确实实是作“去”。而后查阅辞书,知这“去”字确有“扮演”的意思。这些极为独特而又琐碎的“张氏风格”,均在十月文艺版里得以保留。《郁金香》还收入了全面恢复原貌的中篇小说《小艾》。《小艾》最初于1951年在上海《亦报》连载,1987年初被发掘,在香港《明报月刊》、台湾《联合报》重刊时都有所调整或删节(按:此删改是爱玲自己所为,非编者妄改)。此次重新编校的《小艾》则恢复了《亦报》初刊本原貌。这也是此书的一大看点。
张爱玲研究学者余斌《张爱玲版本中的良币》一文中说:“时至今日,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座次依然众说纷纭,然而说张爱玲的经典化已告完成,大概不会有异议。张爱玲著作的出版,也该是良币驱逐劣币的时候了。十月版《张爱玲集》显然就是冲着“权威”二字而来:不仅有“张学”专家主其事,有“编”,而且有“校”,思路亦有出新之处,其最著者即是所收作品多保持初发表时的原貌,令其具有了真正版本学的意义。”《张爱玲集》的出版,不但使读者拥有了一套装帧精致的美本,更让广大张迷们拥有了一套极少经他人窜改的善本。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购藏了不少张爱玲的书籍。国内“张爱玲热”已兴起数次,出版单位为了盈利,不约而同地出版了许多张爱玲的本子。这些本子,有的编校精良,有点粗制烂印。过去经常有人要我推荐我认为比较好的张爱玲读本,现在,我将国内改革开放后出版的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张爱玲集子作一番简单介绍,也好让后来者在购藏时了然不惑。
张爱玲和钱锺书,沈从文等人一样,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失踪者”,在建国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张爱玲的名字不见于任何书籍和杂志,她的传奇文学和流言人生也被中国大陆的读者所渐渐遗忘。张爱玲在新中国成立后至1952年离开中国大陆之前,只有在上海亦报社出版过长篇小说《十八春》的修订单行本。在以后30多年的岁月里,她的作品在大陆几乎绝了迹。改革开放后,研究者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文学史。他们惊然的发现,他们竟然遗漏了张爱玲这样一位绝世才女。于是,1984年的《收获》杂志重新刊载了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张爱玲在大陆的一些老友也纷纷撰写文章来回忆这位曾经的民国女子。读张爱玲的热潮,隐然地已在孕育之中。
据我目前的视野所及,改革开放后出版的第一本张爱玲专集应是上海书店影印刊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第6辑中的《传奇》。据我了解,这套丛书共影印了现代文学史上100多种重要的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著作。无论在当时或是现在,这套丛书都是我们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上海书店影印的《传奇》,所据的底本是1946年山河图书公司出版的增订本《传奇》。我手头上这本书的版权页上印着:1985年8月1版1印,印数1万册。后来此书又重印了一次。在我所有的张爱玲的著作中,它是大陆最早出版的。1987年,上海书店又影印了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影印本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忠实的反映底本原貌,在我们目前不易找到民国版本的情况下,此书应是最为忠实张爱玲原作的佳本了。只可惜这书出版时间太早,目前也不大容易找到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在1986年排印了《传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原本选印”丛书中的一种。此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是据1944年上海杂志社初版的《传奇》排印的,并将再版本及增订本增收的内容附录书后。在此后出版的许多张爱玲著作,都是根据张爱玲最后修订的皇冠版《张爱玲全集》刊印的。因此将《传奇》的初版本排印出来,让我们能够了解到张爱玲作品的较早定样以及后来的修改过程,这本《传奇》出版的意义还是很大的。此书初版印数为34700册,目前还比较容易寻得。
在此后的几年里,国内也有多家出版社零星地出版过一些张爱玲著作,但是真正有影响并掀起“张爱玲热”高潮的则是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张爱玲文集》。此书后又增补一卷学术著作(即《红楼梦魇》),定为五卷。此书出版于1992年7月,后又多次重印,分为平精两种。它由国内著名的张爱玲研究学者金宏达和于青主编。这套文集的出版,最大意义在于它第一次较为全面的把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介绍给大陆读者。我曾当面问过著名的小说家苏童,他最早阅读张爱玲的本子是什么?他回答说是这套安徽版的《张爱玲文集》,这套文集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此书由张爱玲的姑夫李开第授权,但是据传张爱玲在美国却对这套文集大为不满,认为其编校不精。平心而论,这套文集错字很多,纸张和设计亦是均落下乘。
1996年1月,大连出版社出版了16卷本的《张爱玲全集》,这套全集在装帧上完全照搬台湾皇冠版的全集,但是用纸不佳。它是当时出版的最全的张爱玲集子,连张爱玲在大陆的禁书《秧歌》和《赤地之恋》也都收集在内。但是此书一经出版即遭查禁,据说一是由于版权问题(未经授权擅自出版),二是由于政治问题(出版了《秧歌》和《赤地之恋》)。因此这书虽然在版权页上写着印数1万册,但其实真正流入市场的却很少。这套全集错字百出,几乎不能阅读。
经台湾皇冠出版社授权,花城出版社于1997年3月推出了11卷本的《张爱玲作品集》。它价格适中,装帧显眼,又引起一股阅读张爱玲的热潮。这套作品集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到现在也没有在书店里完全绝迹。但是,这套作品集在编校过程中对张爱玲的文字大肆删节,别的本子最多只删改一两句敏感的话,到了这套书上则变为整段整段的删节了。因此,这套作品集是不忠实于张氏原著的。
到了21世纪,比较有影响力的张氏著作有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张爱玲书系”,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14卷本《张爱玲典藏全集》。另外,中国戏剧出版社也出版过的8卷本所谓的《张爱玲作品全集》。
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张爱玲书系”装帧非常精美,比起《张爱玲集》来实是不逞多让。它由《张爱玲文集•精读本》、《张爱玲文集•补遗》、《十八春点评本》,《怨女》四本张爱玲著作和《张爱玲评说六十年》、《张爱玲传》,《艳异——张爱玲与中国文学》三部张爱玲研究著作组成。《张爱玲文集•精读本》精选了四卷本《张爱玲文集》中的重要篇章,使读者能在一卷中尽览张氏作品的精华。《张爱玲文集•补遗》第一次搜集了许多《张爱玲全集》失收或未收的佚文和书信,让读者能够对张爱玲的创作和生平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十八春点评本》别开生面,由子通来对《十八春》进行逐段地点评和品赏。《怨女》一书合刊了《金锁记》和《怨女》,使读者对这两部小说的关系能够有更为直观的把握和认知。总体来说,上述四书编排极具匠心,没有步前人的后尘。虽说有一点技术上的小失误,但是和它的整体价值比起来,失误是微不足道的。我个人也比较喜欢这个书系。
哈尔滨出版社在2003年10月出版的14卷本《张爱玲典藏全集》。该“全集”在大陆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世纪之初,台湾皇冠出版公司将张爱玲的作品依文体、年代重新整理汇编,首次收录以往各版本所没有的作品,隆重地推出了限量版《张爱玲典藏全集》。大陆的哈尔滨出版社经授权引进此书,并且在装帧设计上也仿照皇冠版,只把精装改为平装。此书出版时分为两辑出版,出齐后又加了一只书盒。较之于台版的典藏全集,大陆版显然缩水不少。没有《秧歌》和《赤地之恋》纯属正常,但是,皇冠版中首次收录张爱玲的部分译作,如《无头骑士》、《海明威论》等也在哈尔滨版中不见身影。另外,此书的错字也不少,只要参看末卷的那张年表便能略知一二。总而言之,这套全集无论在参考价值还是在收藏价值上均为一般。
2005年2月,中国戏剧出版社未经授权便擅自出版了一套《张爱玲作品全集》,印量一千。它共分三辑:小说《传奇》三卷,散文戏剧《流言》三卷,译文《余韵》两卷。这套“作品全集”是在哈尔滨版的典藏全集的基础上编辑的,同时又参考了之前出版的张爱玲佚文集《同学少年都不贱》,除了两部被禁的长篇小说,其它的主要作品大体上还是收辑得较为齐全。在设计上,这套作品全集参考了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张爱玲的小说散文集,还比较雅致大气,每辑都配有书函和书签,可惜用纸一般,未能成为收藏的珍品。此书定价昂贵,印量又少,因此流传范围有限。
2007年,台湾皇冠出版公司与哈尔滨出版社不再续约,遂将张爱玲的版权移交给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该社请了国内最有名的张爱玲研究学者陈子善来主持编校6卷本《张爱玲集》,并在年初隆重推出。这6卷本《张爱玲集》在编排上焕然一新,加上装帧不落窠臼,美轮美奂,因此刚一出版便大受欢迎。我在1月买了《郁金香》以后,又买了《张爱玲集》中的其它几种。对这套集子赞美了话我已说过,现在我想谈谈它的不足之处:一.标点不规范。如在《对照记》201页上有“袁枚•遣兴”这样的排法,规范的应当是“袁枚《遣兴》”。《忆胡适之》一文中很多书名号都变成了双引号,如“流言”(《流言》)“秧歌”(《秧歌》)。 标点不规范在别处亦有,这里不再例举。二.编者仍有删改。《谈吃与画饼充饥》一文依然没有恢复原貌,如果手头拥有数种张爱玲本子的朋友可以互相比对一下这篇文字。在我收藏的张氏书籍中,这篇文章最起码有四种改法。《张爱玲集》的出版有它的历史意义,但它并非十全十美,还是有相当的改进空间。不过在目前的条件下,这套集子还是有较大价值的。
上面介绍的,除了两种《传奇》以外,都是比较大型的文集全集。下面,我想介绍一些较有特色的小型本子。这些本子,或编纂精良,或考备详细,或图文并茂,比起上述的大型文集来,更有值得阅读和收藏价值。
先从我喜欢的开始说。
2004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陈子善编的张爱玲的佚作集《同学少年都不贱》。它收录了张爱玲久已散佚的中篇小说《同学少年都不贱》和哈尔滨版全集失收的几篇译文,曾在学界和读者群中引起过很大的轰动。2005年,为了纪念张爱玲逝世十周年,陈子善又编了第二本佚作集《沉香》,这本《沉香》的价值不如《同学少年都不贱》,它其中的多数文章在华侨版《张爱玲文集•补遗》中俱已收录。但是,《沉香》首次公布了许多张爱玲的遗物图片,反倒是这些照片让张迷们大饱眼福,为该书增色不少。这本书我曾请编者题签,陈子善在《沉香》的扉页上题:“为XXX同学题,编者陈子善,乙酉秋日”,并赠我一本精致的笔记本。
为了纪念张爱玲成名六十周年(这个纪念有点怪),2003年,湖南文艺出版社组织人力出版了张爱玲成名作《传奇》和《流言》的自绘插图纪念版。《传奇》所据的底本是山河图书公司的增订本,《流言》所据底本是中国科学公司的《流言》初版本。编者只对两书中明显的错讹处作了校正,其余文字均未改动,以求接近原书风貌。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本书还收录了张爱玲当年自绘的插图,图文并举,可堪称善本。在装帧设计上,两书参考民国版的封面,《传奇》为红,《流言》作绿,以契合张爱玲喜欢大红大绿,参差对照的习性。另它还配有书签。这个本子文字纯正,装帧精美,用纸上乘,是目前我们阅读张爱玲的最佳版本。
陈子善曾经选编过张爱玲的小说精选集和散文全集,分别取名《传奇》和《张看》,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传奇》和《张看》均为两册,配有精美的书函和书签。《传奇》精选了张爱玲的小说代表作,未选的也作存目处理。《张看》是目前国内收辑最为齐全的张爱玲散文集,只有《秧歌》《赤地之恋》的序跋,张爱玲的英文自白,还有就是英文散文《重返边疆》四篇未收。自然,编者也对这个集子做过“技术处理”。单从装帧上来说,这两套书可说是极为上乘的,因此较有收藏价值。
《十八春》是张爱玲于新中国成立后在大陆写的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她个人第一部长篇小说(她曾计划要写作一部长篇小说《苗金凤》,后因故缀笔,十分遗憾)。到了海外,张爱玲对此书作了大幅修改,改名为《惘然记》在杂志上重新发表,后又易名为《半生缘》在台湾出版。两书无论在情节设计,故事结局以及政治倾向上均有重大不同,已属于两个不同的文本。为了便于读者阅读,研究者比较研究,浙江文艺出版社在2003年同时出版了印制精良的“摩登文本”——《十八春》和《半生缘》。这两种书籍联袂出版,使喜欢张爱玲长篇小说的读者有了比较善美的读本。
哈尔滨出版社在推出典藏全集之后,又将《金锁记》《半生缘》和《红楼梦魇》三种重新包装出版。这三种设计的比较新颖,开本大,比较适合收藏。
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得到皇冠出版公司授权出版过张爱玲三种学术著作:《红楼梦魇》,《海上花落》和《海上花开》。由于是名社,这三个本子的编校印刷质量还是令人比较放心的。
关于张爱玲的散文集,比较有价值的有来凤仪编的《张爱玲散文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和于青,静思编的《张爱玲散文系列》(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散文全编》在当时的确可以堪称收集完备的全编了。此书最大的价值还在于它的注释,张爱玲作品的注释本非常少,此书就是其中相当严谨的一种。因此,到现在这本全编也仍有它的参考价值。《张爱玲散文系列》编校不精,但它的价值在于收录了张爱玲早年的五篇译作(翻译好友炎樱的散文),这五篇译作据我目前视野所及,还没有第二家出版社出版过,因此它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我在杭州逛旧书摊时,曾看过3卷本的,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爱玲小说全编》。我随手翻翻,不料想此书竟收了《秧歌》与《赤地之恋》。我翻开版权页,是1995出版的,比大连版的全集还早。这部《张爱玲小说全编》在当时可以名副其实地堪称全编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当时我并没有买下来,现在想起,后悔不迭。
写了那么多,我亦重新回忆起当初选购张爱玲的种种情景。张爱玲亦是我一生痴情所系,迷她是一场梦魇。我不喜欢胡兰成,但是我喜欢他的那句“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张爱玲人生有三恨,其中之一便是“红楼梦未完”。自然,“红楼梦未完”已经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饮恨,但是,“张爱玲全集”不全又何尝不是张迷们的人生憾事呢?
我曾发下宏愿,要整理汇编出一套集编、校、注和索引功能于一体的《张爱玲文存》,该文存应将所能见到的张爱玲小说、散文、戏剧、学术著作、书信和译文悉数入收,同时又要忠实于张爱玲作品的原貌。在近两年中,我在搜集上已略有小成,但是距离我的“宏愿”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如张爱玲致夏志清和刘绍铭的许多信件至今未见,她撰写的两篇研究文革的论文还没有出土,《赤地之恋》的英文版和她自己英译的几篇小说亦是不易找寻,她零散在各处的译文和书信也未能集腋成裘,她写了几十年的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小团圆》到现在仍是静静深锁于皇冠的保险箱中……以上种种,都是拦在我面前的绊脚石,有时想想也真的很难逾越。至于终我一生能否完成这个夙愿,那就只能凭七分努力和三分运气了,这事是强求不来的。
2009年元月6日,重订于明定轩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8:42:3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8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