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把它当成一本偷窥他人隐私的书来看的,看着看着发现大家的隐私都一样。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同性恋爱上异性恋,没法掰弯人家,绝望透顶
第二,同性恋爱上伪同性恋,恩爱几年后眼睁睁看着伪同性恋对象跑去跟人家结婚,组建了幸福美满的家庭,自己黯然神伤
第三,摸不准自己的性取向,或者对方的性取向,前来摸索取经
为什么没有同性恋爱上同性恋,幸福美满的?其实也有,但是人家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又何须李银河来安慰。
与其说安慰,不如说鼓励。
同性恋者的失恋大多数与感情本身无关,基本上是迫于社会及家庭压力,迫于“人人都要结婚这一整齐划一的行为规范”。年轻点的时候没感觉,到了该结婚的岁数,所有问题都泰山压顶,其结果必然是一方溃败,屈服于各方压力,放弃爱情,从属于家庭。睡着一个男人,想着一个女人(或反之)。
因此,同性恋者的失恋更为悲痛、委屈、无助以及绝望,因为那不是自己的错,不是对方的错,是这个社会没给他们应有的法律保障,这种失意是安慰不来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但再找一个结果还不是一样?所以李银河鼓励同性恋者为自己争取合法权利,只有在国家与社会认可的情况下,同性恋的生存环境才会好转,如果没有行动,只躲在一边悲天悯人,其结果必然是爱一个跑一个,孤老终生,那也不要埋怨社会埋怨自己不被接受了。
书中有这样几种说法(---后为我的说法):
古希腊时期,人们看重爱和激情本身,对象并不重要 --- 嗯,我就是爱无性别论者
爱的能力不同,有些人总能陷入爱情,而有些人怎么也爱不了 --- 的确爱情有能力之分,而性格和机遇是作为前提存在的。
既不需要终身厮守,也不需要曾经拥有,只要爱过就够了 --- 光爱过只是美,拥有过才幸福,如果有件美丽的衣服,买回家给自己穿才快乐。
福柯说,同性恋之所以在近现代成为“问题”,就是因为友谊被抛弃了 --- 精辟!谁说同性之间的爱慕就不是友谊?现代划分标准还以性作为基础,发生过性行为就是超越了友谊,然而古代社会同性之间有爱情有友情还有性,那很正常。
同性关系中分男角女角属于政治上不正确,因为它是对异性恋关系的模仿 --- 感情本就大同小异,何来模仿一说?
不应当为爱和性的关系分出等级,比如长期的关系比较高尚,短期的关系比较低下;爱的关系比较高尚,性的关系比较低下 --- 基本同意,但是忠实的一对一关系不一定高于多性伴,这个就算了。
同性恋者应当更多发出自己的声音,使之强大到异性恋霸权的社会不能忽视的程度 --- 完全支持
性自由派强调应给幻想保留一个空间 --- 我不是性自由派,但我也同意
从一而终并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只是中国古代婚姻道德的最高境界而已 --- 说得对,爱情的有效期很短,相处到最后维系关系的应该是更多更复杂的因素,比如,习惯,熟悉,依赖等等。
罗素说,爱情使我们整个的生命更新,正如大旱之后的甘霖对于植物一样 --- 爱情确实有更新的力量,但是把握不好会让有些人搞不清状况以致活得更糟。
社会建构论认为,人的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和身体都是社会建构的,人的性取向就更是社会建构的,不是“自然”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 我倾向于温和的社会建构论,认为社会性别是后天建构的,但生理性别的从属还在思索中。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8:42:32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