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读完,蛮好看的,按照时间顺序将其人生经历娓娓道来,中间穿插家庭情感、兴趣爱好,宗教信仰等内容,人物刻画较丰满。
本书给予投资的篇幅看似有限,但如果反复阅读,细细揣摩,你就会发现其实作者已将其但凡能够用文字表述的投机/资方面的理念和精华诉诸笔端了,剩下的各位想看却不可得的部分对于斯坦哈特本人来说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袅~~否则,斯坦哈特怎么会因为后继无人(至少是非常重要原因之一,相关表述见P165)而关闭基金,可见德鲁肯米勒对于索罗斯来说是多么地可遇而不可求啊,这即是投机的悲哀之一,能够取得长期成功的投机者的严重的不可复制性!不信??请问索罗斯常常背痛,你会么?
斯坦哈特认为自己在大学学的统计学和社会学课程为自己打下良好基础,其实说的就是用数理方法(概率论之类)分析理解人类行为(行为金融学吧)(P44),这样的话介入点或者说时机就是关键,看看他在文中怎样描述对时机的把握的“市场时机的把握.....而且,我很快发现自己有着交易的本能,这是我事业的基础”“在我看来,这些胜利不是偶然的.....不知道把直觉用在这里是否合适。事实上,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我一直对自己预测市场变动的能力保持着不同寻常的自信”(P131,不得不引用)。“交易的本能”、“直觉”、“对预测市场能力的自信”,以上能力我不具备,绝大多数人也不具备,所以斯坦哈特是大师~~
再看看大师关于过早卖出原因的解释“智力上的挑战和胜利后的成就感要比回报最大化更让我感到愉快,一旦我的市场判断被市场证明是正确的,我就对挣钱的底线失去了大部分兴趣”(P142)。“智力上的挑战和成就感大于回报”,我无法作出这么蹩脚另类的解释,绝大多数人也无法,所以斯坦哈特是大师~~(你说巴菲特与芒格看了这种解释会怎样调侃)
再者,斯坦哈特个人兴趣爱好广泛,他热爱花花草草,喜欢各种各样动物,热衷投资电影,还涉足政治,这本是私生活范畴无可厚非,但本人更倾向于一个好的投资者应该是一个相对单调乏味的人,本人愚见兴趣爱好广泛,生活丰富多彩与投机的冒险、刺激、精彩同属一个价值观,同时投机相对来说随意性强(靠直觉,感觉),不需要做太多功课,时间充裕,再加上疏于学习......所以他的性格和他从事的投机事业在同一个价值体系框架内。
当然,本书还是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斯坦哈特还是有一部分的投资买入是基于价值的。
斯坦哈特从某些角度看也是比较典型的反向投资者。
斯坦哈特对自己的失败原因分析透彻,勇于承认错误,虽然他无法改正,但这不妨碍他做出正确决定——结束基金。
斯坦哈特对1975年“漂亮50”,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及斯坦哈特对冲基金自己的“滑铁卢”94年的债券危机都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以史为鉴,确实学到不少东西,再加上斯坦哈特的某些精辟的总结,受益匪浅!
最后,公允地说斯坦哈特确实是大师,哪怕只是因为他有着超乎寻常的市场感觉,他的投资业绩28年来年均复合增长超过30%,他毫无疑问是当今最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可惜的是他的直觉不具有可复制性,甚至他的市场感觉都没有理论作为基础,所以窃以为如果有第29年,第30年....或者某N年是不是有可能一败涂地呢,我怎么知道我投资的他是繁荣的28年还是一败涂地的某一年呢?我无法学习,又不敢投他的基金,呜呼哀哉,你是天上闪烁的星,我看得见你却怎么也够不着.....此段为本文立场。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8:41:59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8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