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散文》重读:时空之换
1.
唐朝李商隐进入四川盆地后,到的是今天的三台县,立马让那里的大雾朦胧了。于是就吟咏了一首著名的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朝是三台县最灿烂的时光,那时叫梓州,为东川治所所在,与西川益州成都并列,连今天的重庆也要管辖。境内重要山脉大巴山,为秦岭分支,在绵州即今绵阳内为上巴,中巴为今巴中一带,下巴才是长江三峡区域。因此,诗中的“巴山”为三台境内的山峦。
在这首绝句里,李商隐突破了影响的焦虑,创造出从曾未有的时节之转换:
第一句的出现一双时间之眼“归期”与“未有期”,“归期”应为确切时间,“未有期”却为不确切日子,于是在确切与不确切之间,形成了一个模糊。这个模糊在全诗中,起到了伏笔的效果,全诗一下子烙印出了李商隐式的朦胧特征。
第二句的“夜雨”,为正在进行时,一个“涨”字,记录了蜀地秋雨的豪爽。
第三句为一个假设的自问,将时间之节引入了一个无法确定,从而为最后一句搭接了一座想象之桥,极为光滑地将原本正在进行的“巴山夜雨”的时间之节,转换成过去时。
2.
台湾散文家张晓风《过客》:“纤草初渥,足下的春泥,几乎在升起一种柔声的歌。而这片土地,两年以前属于禾稻,千纪以前属于牧畜,万年以前属于渔猎,亿载以前属于洪荒,而此刻,它属于一张尺见方的所有权状。”
这是过去时,一下子跳到了现在时。
“而我是谁?为什么我感到自己强烈的占有,不是今夜的占有,而是亿载之前的占有,我几乎能指出哪一带蓝天曾腾跃过飞龙,哪一丛密林曾隐居着麒麟,哪一片水滩曾映照七彩的凤凰,哪一座小桥曾负载夹弓猎人歌;而今夜,我取代他们,继承他们,让我的十趾来膜拜泥土。”同样的张晓风的抒情,却将时间暗地流转到空间,并充满了诗意的想象,跳出了时空的局限性,虚实之间,将一段有限嵌进了无限,将当下引出了历史。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8:41:09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8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