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种说法:理科生最糗的事情是文科生比自己多背出几位圆周率,而文科生最糗的事情则是理科生比自己多背出很多古诗。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是一本科普读物,作者是“科学松鼠会”。“松鼠们”应该都是理科生,可是写出文章来却旁征博引,从古墓派到亚瑟王,从《本草纲目》到艳照门,凡是可以用来说明问题的,一概不会从他们的手中逃脱,于是,不论是CO还是兰花,都被“松鼠”们包装成杀手或间谍,让他们在大片上演的过程中向读者传输了科学知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这个词曾一度被我个人视为一个贬义词,因为大多数贴上此标签的作品全都索然无味。究其原因,可能是持这种想法的人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太过于看重“教”这个功利性目的,而把“乐”只当做一个副产品附带着送给读者。这就好像是一个红衣主教,虽然衣服是红色的,内核却还是一个板着脸严肃的主教大人——这样的家伙,谁敢去理?
松鼠们则不同,他们可能更注重“乐”,他们好像特别愿意把自己长期研究的CO之类的家伙打扮成杀手或间谍,并让它们跳出来玩出点故事。我想,当松鼠们把自己长期研究的CO打扮成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目的的家伙,松鼠自己就会得到极大的乐趣,作者写的时候都会开心,读者读着也就更开心了。
此书里有些篇章的行文风格让我时常想起《明朝那些事儿》,后者是用轻松调侃的方式去讲历史,前者则是用同样的方式讲科学。我感觉两者做得都很好。当然,也有一些人尝试用同样的方式讲哲学,在我看来收效却一般,倒不是说哲学本该严肃,而是这些人的方式不对,或者是他们的目的不对,他们更多的是把哲学弄成了成功学。当然这是题外话。回到正题,我个人倒是觉得用娱乐的方式向大众传播历史和科学是对社会利益极大的好事,因为我们已经长期处在爱情和功利两种文化巨大且双重的轰炸式包围之中,好像我们的脑袋除了思考如何去欺骗上级和哄骗女孩子之外已经不会干别的,更别说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历史和用科学的方法看待人生了。
《彩色的声音》上的文章多来自于“松鼠们”写作的科学博客,这倒让我也想起《明朝那些事儿》最开始也是发表于博客。发表在网络媒体上的文字要想获得点击率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趣,可能正是因为网络文化的这一特点使得本来束之高阁的历史掌故和只见于高端杂志的科学理论都披上了流行的外衣,开始穿梭于各台电脑之间,使得这些本来就应该属于民众的东西得以走入寻常百姓家,而不再是只数一部分人用来炫耀自己的专利。
松鼠们的打出的口号是“让科学流行起来”,我想如果这一点能够得以实现,对于我们的网民,对于我们的青少年将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
对于我个人来说,除了从此书里学到的科学知识之外,我感觉此书对我的文学水平的提高似乎并不亚于任何一本流行的文学读物,相对于这些文章来说,我们的文学家的幽默却显得极其刻板、情感也极其做作,远不如这些松鼠们手到擒来。刘念龙介绍人体器官的四篇文章就一篇比一篇精彩,让人懂得了道理,同时又经常忍俊不禁。我常在办公室里看着书大笑,多次引来主任的白眼,所以说这本书其实不适合在办公室里看。
其实,就我个人来说,我最喜欢的文学作品似乎都包含着一定的科学性,比如《鼠疫》和《狼图腾》以及《莫儿的门》,如果没有相对深厚的科学知识做支撑,文学作品可能会相对显得底气不足。
文学爱好者向科普作家学习写作,不知道这是我个人的幸运还是悲哀。
至少,我更愿意用那些情爱啊官场啊之类的文学作品来换取“松鼠们”的“果仁”。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8:38:30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8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