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由的学习平台。教育是艺术,松紧有度的平衡点不易把握。自由有自由的问题,因为不是每个学生和老师都会自觉,自由的地方总会有混日子的人。把这样一个不易评估教学质量的自由环境放在中国,可能制造混乱,可能制造腐败。
2. 校委会。美国中小学里,家长和学校之间有一个畅通的交流平台。不同于中国,此平台可绝非虚设,因为校委会能决定教育预算,这从机制上保证了家长参与学校事务时至高无上的权力,公众集体监督及参与也从机制上杜绝了教育经费使用方面的财务腐败。家长的积极参与,还有利于学校与时俱进,避免其成为封闭体系而与社会脱节。
3. “研究性学习”和“发现式学习”。看上去很美,然而不具备前提的这类学习,可能成为闹剧。3个前提:坚实的基础和技能,教师的专门训练,学术自由须得到尊重(没有“标准答案")且具备充分的研究资料。
4. ”挑战式教学” 。挑战项目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通常接近一个真实的工作任务,分几个不同团队各有侧重、综合多种技能和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包括真刀真枪的社会实践和调查。好处:学科间并非彼此割裂,创造了团队合作环境,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学习跟社会结合。中国教育最缺乏这点。
5. 作文。授课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对一篇文章进行充分且多元的脑力激荡,在中国的政治及人文环境下不敢奢望(联想起范跑跑)。但历史和文学配在一起,重视让学生了解作者和其所处时代,了解任何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以及学生自己根据评估标准相互评估作文,这些国内应该是能借鉴过来的。美国课堂上学生们对鲁迅作品的剖析竟然比中国课堂上深刻多了,委实是国人的悲哀。
6. 母语教学。非常严格的母语教学训练体系,辅以大量广泛的阅读,及对自我表达训练的重视。每一步都有“拿起来就能用”的标准,可操作可测量,教学不会流于盲目。语言教学的形式也是多元化的:小组合作学习、口头报告、协作等。国内的母语教学,路似乎走得有些偏呢。
7. 双语教学。沉浸式,原则为“语言分离,双语并重”,非常赞同。国内有些外国语小学开设“英数”课,是此原则下的尝试。看看书中所附旧金山的中文教学标准,比国内的高呢!不禁佩服美国对语言学习规律的把握,科学、系统和连贯的语言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可操作的标准下一步步成为具有坚实文字基础和交流能力的人才。不像中国的学子们,还在与无聊生字默写、标准答案抗争,在曲折的学习道路上苦苦摸索。
8. 数学。原来,在美国,新数学派和传统派的争论是很激烈的。目前美国已对新数学派的教学质量深刻反思。其实,两派教学理念的确不同,但关键是凡事不可走极端。过犹不及。
9. 体育。高中每天一节体育课,大量的学校运动队。每个人都可参加运动队,而无需参加选拔,参加者均可得到正规训练。中国的孩子就望尘莫及吧,能睡够觉就不错了。
10. 生物。非常受重视。比国内更深度、更广,课时多很多。
11. 课程难度比较。语言一直要求比国内高。其他科目,小学美国更浅,是一个老师跨科目教学,有利于孩子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高中,美国的课设置更广更细,例如科学是分科的,跟中国的综合性大学差不多。要想上好大学,美国的高中是非常非常累的,这点是与高燕定的书中所述一致的。
12. 科学与宗教。科学与宗教所涵盖范畴有所不同,因此,在美国,教育贯彻的原则是“科学与宗教分离”。这个几乎
全民信教的国家,科学最发达。而无神论的中国呢?
13. 学分制。与中国生产千篇一律同一规格产品的分班制相比,美国的学分制生产出来的教育产品是个性和多样的,因为它予以学生更多的选择。学生象顾客,课程象超市商品,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同时,学分制与美国高校招生相配合,使得招生选拔的人才也是多元的,而不象国内只使用高考一种选拔方法来选拔单一标准的人才。
14. 学生管理。由于是学分制,没有班级。多元管理层次:训导主任、学生顾问、家房老师、学生会、学生内阁。相比单一权威(班主任)的班级制,这个多层次的管理系统与未来学生要进入的社会是更接近的。
15. 中国基础教育的症结在于人口。 人多产生竞争,竞争导致越来越极端的选拔方式。想抵制?生存第一!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8:31:2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7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