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北京电影学院故事打通任督二脉——读《北京电影学院故事——第五代电影前史》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29:02
  • 61

远在陈凯歌和张艺谋登上舞台之前,田壮壮的创作活力和电影风格,已在求学时期,得到了系统的展现和证明,在他们的同辈之中形成了引人注目的中心地位。他的选材视野和纪实风格,他的崇尚现代题材和心理刻划,本来也许会统领第五代电影风潮。但是,其后的发展大大出人意料——张艺谋作为摄影师的存在,决定了第五代电影最初的造型风格和叙事格局,一种奇特夸张的视觉语言贯穿在张军钊和陈凯歌导演的两部作品中,第五代电影的神话和风格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因社会的确认而转入了新的航道。这不但改变了这几位主要创作者后来的命运,而且规范了一场中国电影创新运动的走向。一条水势汹涌的支流代替了源头水势平稳的主流。而这条支流越益丰满,不久形成了滔滔不息、波浪滚滚的大河。历史常常就是这样出人意料地演变的。

我认为,作为艺术运动的第五代电影,起止年代是1983~1991年。这样划定的理由是: 1983年《一个和八个》的问世,标志着第五代电影民族反思的主题、意象化的宏观视点、西部荒原的电影空间和强调造型的电影风格,得以确立。后期经过《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猎场扎撒》、《盗马贼》、《红高粱》、《晚钟》……直至1991年陈凯歌拍出《边走边唱》,这种相近的艺术追求和风格特征,告一段落。1990年代以后的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和吴子牛等人的创作,都很难归纳在某一共同的主题、风格或艺术特征中。因此,可以说第五代电影的导演们在继续创作,而第五代电影运动在1991年已经结束。

------------------------

“陈凯歌家住在不远处的护国寺旁边,那里的小巷星罗棋布,有‘太平胡同’,有‘百花深处’,可见当年曾经文墨飘香,安居乐业”——闲翻倪震的《北京电影学院故事——第五代电影前史》(作家出版社2002年2月版),移目至此,忽有打通任督二脉之感,陈凯歌当年拍《十分钟年华老去•深藏的百花》,盖源于经年难忘的童年经历与感受。倪震提及不少第五代电影人的花边,田壮壮的父母是演员田方和于兰,陈凯歌的父亲是导演陈怀皑,李少红后来与曾念平(电影学院摄影系青年教师)结为伉俪,一导一摄,是为佳话……当然,作者最大的贡献是,梳理了第五代电影人成名前的历程,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和认识(如上引文字),为观察这些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