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我的团长我的团(上部)在《士兵突击》之后,可以看龙文章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28:45
  • 66

拿到新星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已经不少日子了,我一向手快,可惜这一本真的不知道写点什么,好小说总是要自己去读的,而且总可以各取所需,里面大的军史背景我自然是不懂,但是一点不妨碍女生去读它,就跟前两年我的姐妹儿迷《士兵突击》一回事,兰晓龙绝对有这方面的本事,他讲的是壮阔的东西,但是最后又踩在人性上,而且依然还有几个迷人的男性角色,比如这本里的团长龙文章。

龙文章的出场就是冒充“团长”,带领着一支相互厌倦又相依为命,几乎没什么出路的团一路打过来。所以他一开始的出场完全是满足自己的一种虚荣心,但是后来随着战争的一步步残酷,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和成长性也就都出来的了,他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对团里每一个兄弟的责任,但是这种责任又远远超过他一开始的那种“虚荣心”,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民族大义的东西,所以他这个人的压力是很大的,然后龙文章又不是很会表达的那种人,很多东西他自己心里忍着,并且因为根本不是团长出身,所以又不自信,敏感。但是为了掩饰这种不自信和他自己忍受的那些东西,又摆出一个“兵痞”的架势,很多时候不惜用“下三滥”的手段。然后靠着自己在实际战斗中得来的生存方式来和弟兄们“混”,并且这种“混”,在小说中的很大程度上,就是简单的活命。

说到活命,其实兰晓龙这回讲的根本就是一个“炮灰团”的命运,讲的是1942年一群溃兵聚集在离中缅边境不远的一个叫禅达的小收容所里。他们每天就是希望不病死、不饿死,虽然后来跟着龙文章,很多时候觉得自己不是“炮灰团”的命运了,但是在小说最后,真的要让他们做出牺牲的时候,他们也只能去牺牲了。

其实女生读这种小说还是觉得血腥了一点,但是一方面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大环境就是这么回事,二是的确没有什么文字比砰然写到一个个弟兄死掉更叫人觉得深刻,当然这种深刻不单纯是对读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对“炮灰团”中的每一个兵,他们出场的时候还是个人带着个人的利益,为了自己能活着出去,彼此之间也可以不择手段,但是看着身边一直有弟兄死,于是很多真实的东西自然就被唤醒了。所以说,很多时候“死还是不死”在情节上往往是很关键的几个点。很多时候感觉兰晓龙之前用半本书塑造的人物,只是为了最后的这个“死”,于是一枪击到了我们情感中很深的一处。这种血腥的东西读起来有些叫人排斥。就跟“真”和“美”很多时候也不是一回事,当我们承认那段历史“真”的时候,就必须做好关于它残酷的准备,就像很多兵最后死掉一样,和“美”也没有关系,死相尴尬仓促。

兰晓龙自己也讲,在动笔之前花了很多时间去整理。但有些时候去写一段历史的方法,可能就是整理本身。虽然具体到小说中,他让人物更加血肉丰沛了一些,当然这也不排除他已经从那个《士兵突击》的人物塑造中尝到一些甜头,但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毕竟《我的团长我的团》基本上没有消耗在虚构和形式上,在今天这种越来越清逸的阅读潮流下,还能有一种小说去坚持沉重、庞大、小面积的诗意和根本上的阴沉。于是最大程度的逼露出一段历史的真相和基石,毕竟1946年的那一小段历史,在我读这部小说之前,是茫然无绝的。

段奕宏演的龙文章,段看上去结实、迷人,而且感觉是很在意自己尊严的那种演员,也可以歇斯底里的表现那种残忍、绝望的东西。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