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回归《诡辩得我。。几乎被洗脑》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24:57
  • 74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几乎让我混淆。

这里有诡辩,考验着你对绝对正义的认知度。这里也有神话模式,考验着你对现代生活表象背后的实质是否有领悟。这里也有一场漫长的爱情,以及,一个男子看似乏味、暗含悲伤的人生(似乎在安抚那些不想深思战争或道德底线的读者)。

德鲍尔的人生从瑞士的童年写起,令人着迷的并非亲子情长(多半是因为欧式情绪的寡淡吧),而是祖父母在日常生活之外经营《通俗小说》,却不让德鲍尔读。悬念暗伏,不知其所踪。后来,他读到的第一篇小说只是残章,没头没尾,说的是二战时一个德国士兵从苏联战场艰难地逃回故乡,敲开家门,妻子却已和另一个男人成家生子。

这段残章,就成了德鲍尔人生中的一道符。

循着小说中的地址去找,他找到了一生中最爱的女人芭芭拉。但她已经结婚,丈夫游走天涯,是战后和平时代里另一种士兵。德鲍尔仿佛突然走进了小说情节,只不过,从让他着迷的返乡者变成了无辜的第三者。

但他宁可告别爱人。这给了他思念(只用三两声空响的电话铃代替她的存在吧),也给了他打发寂寞的理由。那道符又显身了,诱惑他继续找,其实并非大海捞针,只需有心罢了。在此期间,两德统一,他工作变动,虽然没有参与历史性时刻的现场,却目睹了东德人某种生存艺术的消失(讲话艺术那段,相信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也会苦笑一下)……也终于摸清了残章作者在战争年代的动向和身份。

被战争、爱情、意识形态、时间所改变的世界,让每个人都有乡愁和寻根的需要,但其实,无人去强求那份归宿感,寻找故乡不如确定新家的位置,寻找自我不如确定一份新职的薪金。作者施林克没有讲到这些,是我在阅读时对比那奥德赛的神话模式、甚至是套用这种模式写出的德国士兵返乡的故事,想到的现实。

我想,如果只是停留于理论,或许钢铁法则、黄金法则、白银法则都可以是脑力游戏,是人类智慧对善恶本性的冷笑讽刺,其实也很对,其实也很好。但,谁来保证它只停留在纸面?

德鲍尔每次对幸福的尝试,只能浅薄的无疾而终。但这不妨碍他保持善良。乏味,或许是对善良的奖赏,只是世人只当是惩罚。

那段残章,让德鲍尔寻到了生父,那几乎是人生中最无法漠视的情结,需要了解并了结。于是,他甚至不惜搁浅和芭芭拉好不容易重燃的恋情,远渡重洋去见见父亲。父亲此时名叫德堡,是名牌大学政治学的权威教授,开设的课程里甚至包括在荒山野岭进行实验性的人性测试(真是让人咋舌的一段情节!相信很多人都愿意去亲身尝试)。

儿子和父亲的对峙,在此,不是质问你为什么要抛弃我和母亲,为什么要销声匿迹,更无需质问他为何曾大言不惭地助纣为虐,制定伪善的公平法则推动杀戮情绪。法西斯理论变身政治法,把玩逻辑,儿子和父亲的对峙成为人性善和人性恶的叫板。但儿子似乎无法战胜父亲,善良平凡在强悍的钢铁法则面前似乎很虚弱,但读者不禁要问(如果还没被洗脑的话),人伦道德真的需要去赢一场争辩吗?

小说里常有让我触目惊心的一景,没有枪林弹雨,没有杀抢掳掠,但生活中的悖论被揭示得如此犀利,实在让人费神思量,譬如,若论精彩程度,父亲俨然更像传说中的奥德赛(儿子则太平凡,未免没太多吸引力)。德堡被不同的人描述为聪颖过人、深谙人类心理、颇具说服力的天才,写的文章也掷地有声,充满足以洗脑的能量,能逃脱战后审判,更能在新时代成为令人崇拜的名教授。但当你看到他对杀戮法则的阐述时,究竟是易于被说服、还是被惹怒?小说中的德堡是个危险人物,是那道符带出的毒物。是时常让我们眼睛一亮的所谓天才。

这位生父或许意味着某种源头:永无止尽的好奇,搁在虚拟的故乡中,但不可能成为用善良品性实证人性的德鲍尔的源头、或归宿。就像推倒一堵柏林墙,他要推倒残章和诡辩之父带来的诱惑和困惑。就像奥德赛千辛万苦回到了太太身边,把过去和未来统一,芭芭拉所象征的幸福、未来、爱情才是真正的归宿,是德鲍尔可以“回归”的地方。如果可以这样理解,那么,爱终究比故乡更持久,更飘摇,更正义;而故乡更像一场旧梦,没有未来?刚好,这也使得这个故事能被更多人理解,从哲学层面的探讨回归到了人情冷暖。他仍然在那道符里,但回归到了返乡者的身份。

当年,施林克写出《朗读者》,在战争的背景下写了一出跳出窠臼的动人篇章,但这本新作《回归》却更缠人,更显示出他身为法学家、法官在思辨时的严谨,以及兼为小说家的浪漫,将儿女情长、家人暖爱和冷酷的理论法嵌在古希腊神话的模式里,巧妙杂糅出一出耐读文本,兼需理智和情感的领悟力。这个故事重拾经典的“返乡”模式,在平静生活里搅动出久违的深刻的大命题,每个章节都提出道德思辨的挑战,也给予淡淡忧伤的日常情爱之美,也恰似小说本身的回归:好的小说不止是讲故事,但又必须把套盒里的故事一一讲述得扣人心弦。

事实上,我很赞同诡辩中对奥德赛返乡模式的颠覆,那不是返乡,只是流浪的一站;那不是归于归宿而从此幸福快乐永不迷失,那确实不是“统一”,而是分裂。在所有触犯道德的诡辩中,也惟有基于神话文本本身的这段,让我不畏惧赞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