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孤独及其所创造的《碎片或轶事——奥斯特的后现代传记》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24:56
  • 70

[btr注] 作为译者,我把这本书翻来覆去看过好多遍,从译后记到书评也从不同角度写过好几篇。最近写的这一篇,主要想从奥斯特传记的后现代性的角度来谈谈这本书。

“在他的卧室壁橱里,我找到了几百张照片(……),零零碎碎地散落在抽屉中。”“有本非常大的相册,用昂贵的皮面装订,封面上有镀金的标题——这是我们的生活:奥斯特一家——但里面完全是空的。”(P14)保罗·奥斯特在处女作《孤独及其所创造的》中描述的这个场景,不啻是其写作该书的一种隐喻。抽屉是记忆,零碎的照片是记忆的碎片,而这本空空如也的相册,也就成了奥斯特将要书写和构建的东西。

在第二部分《记忆之书》里,空相册变成了一张白纸:“他把一张空白的纸放在面前的桌上,用他的笔写下这些词。曾经如此。此后不再。”(P81)在这部分中,奥斯特虽藉由第三人称由疏离的角度书写自己,其手法却如出一辙:他要用自身生命的轶事和文学作品的片断来填满这张白纸,构建一段往事。

“碎片。或轶事,作为一种知识形式。”(P68)保罗·奥斯特如是说。他的传记是后现代主义的——随意、偶然、不完整的碎片和轶事不断拆解着中心,“每个事实都被下一个事实抵消,每种想法都引起一种相等而对立的想法。”主体在不断的生成、转换和消解中变得游移不定,奥斯特的“画像”也因此并非清晰而决定性的。他写道:“有时候我有种感觉,我正在同时书写三四个不同的人,每一个都清晰,每一个都是其余几个的对立面。”(P68)

以碎片或轶事重建记忆,并非如加法般的简单加总。奥斯特在语言的层面,从语言的“真实性”出发,对作为材料的碎片和轶事进行自省的分析。从父亲程式化的语词中,奥斯特读出父亲的冷漠,“他只是透过自身孤独的迷雾来看我”(P25);而当父亲使用陌生的语词讲述南美洲的冒险生活时,奥斯特评论道:“这种语言就像故事本身一样重要。(……)其极度的陌生性,是真实性的证据。”(P24)另一方面,语言的局限也成为了记忆的暗点。“我正欲讲述的故事不知为何无法用语言表达,它抵抗语言的程度,恰好衡量出我离说出那些重要的事有多么接近。”(P35)

“语言并非真理。它是我们存在于世的方式。把玩词语只是在检视思想起作用的方式,在思想意识到的时候反射出世界的一小部分。同样的,世界不只是居于其中的事物的总和。它是事物间关联的无限复杂的网络。”(P182)在《记忆之书》里,碎片或轶事化为词语的片断,回归到词语本身。奥斯特指出,“退隐意义上的孤独”,其实就是与万物之间关联的断裂。一如“每个词都由其它词所定义”,每种语言的核心也都有“一个由韵脚、谐音和多义组成的网络,每一样都可作为桥梁把世界截然相反、相互映照的各个方面连接在一起”。(P181)——碎片或轶事仿佛记忆的“韵脚”,在彼此的关联中构建了一幅后现代的奥斯特式人物画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