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西藏生死之书《好书》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24:43
  • 245

最近在读老王处顺来的西藏生死之书,真是相见恨晚。。。(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书都是这样,听人说得多了就以为自己知道了其实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还是得读了才能知道,人也是这样,比如我前几周看了新周刊上一个对于丹的专访,发现人家比我想像的有意思多了),这个书说了许多终生皆有佛性的道理。我在读这个书的时候,面对长久以来自己在逻辑上接受了几百次的道理,终于有了跳出分别心的感受。说得煽情些,泪流满面的时刻也是有的。心里一片空白。对于书里所说的一切话语,不再是从道理上接受它,而是整个感受都非常契合。这是我看小说不曾有的感受。小说里,写得最好的,是写集体潜意识,如托尔斯泰。其次就是努力去接近自己潜意识的那种,比如塞林格,比如卡佛,写无声之语。想起去年看弗兰妮和祖伊的时候,一直停留在思维的辩论之中,所以觉得都是信念之争,彼此折腾,精力耗竭,仍然无法找到语言构筑的不败之地。塞林格心中最高的智慧,似乎正是蕴涵在结尾中那种将博爱作为一种信仰的精神状态 。

大部分有断裂的宗教感的作家,都极力追求去理性化。看看西摩那个房间的门上的摘抄以及塞在小说里借祖伊等口说出的“智慧素材提供者”们的名字可以梳理塞的神秘主义脉络。

和九故事中特迪说的,‘人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丢掉逻辑’相承。

不过我隐隐觉得作为主人翁或塞的悲剧即是知道什么是最高境界但是用分别心无法到达。证伪的反面不是真实。 聪明如祖伊在指出了弗兰妮的虚伪并进一步表明“胖女士是耶稣”的时刻,仿佛握着真理之匙,矛盾之处在于,他们被这个发现所感动,但是他们做不到。

我想大多数人是麻木恣睢而生活的,塞用他的敏感和专注窥得门径,但他的理性是钥匙,却不是房间。 你知道要爱,但是不知道怎么爱一个具体的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