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唐代墓室壁画研究《唐代墓室壁画特点》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24:09
  • 69

东魏北齐墓室特点:

以墓室东西两壁鞍马牛车及师从仪卫为左右,以墓道两壁仪仗为前导的一元化空间布局,墓道两壁壁画构图分为上中下三栏,承袭了汉魏墓室流行的分栏构图法。类似连环画的形式。天象图、四神、十二生肖等宇宙图像较为固定。

西魏北周墓室特点:

没有北齐壁画墓中繁多的仪仗队、牛车出行场面。主要是仪卫和门吏。北周壁画墓中人物画相对简单。

初唐壁画墓特点:

综合北齐和北周的特点。北壁不在座位任务图像为核心,四壁绘侍女,舞妓,墓中的现实人物形象被馆床替代,进一步发展了居室化的景观。北齐墓中东西两壁的鞍马牛车图被移至墓道东西两壁,大大增加了仪仗队的阵容又使得墓室内宅化。

宇宙配置体系为墓道东西两壁前端为青龙白虎像,从北齐继承而来。四神像和十二生肖图像未出现在初唐墓中。北齐墓中常见的畏兽和人面鸟不在出现。神瑞图像大为减少,神幻色彩减弱。

但初唐墓中,李寿墓比较特别。东西壁画采取分栏构图方法,上为狩猎图,下为仪仗图。属于不同空间场景,是汉代壁画墓的遗风。仪仗图上方有现实性的耕牛等图像,此为孤例。这与一元化内宅外场的构图是矛盾的,而语汉代流行的庄园农耕图景一致。其宇宙图景存有飞天图像,来自佛教艺术。

中晚唐墓室特点:

影作木构建筑在壁画墓中已非必须,但却在后来的辽代壁画墓所延续,在五代和宋代壁画墓中,为垂幔或花纹团代替。

普遍在馆床上绘屏风画,内容由初盛唐时期的褒衣古人画变为时装仕女画。

仪仗场面和列架已经不是主要强调的内容。

西州地区墓室特点:

绘制较多的伏羲女娲图像,是汉代旧有图像,在中原早不流行,但在西州仍然延续。但其服饰均为唐代。

墓室画格局:

唐代墓室画表现府邸宅院内外场景的现实图像,构成从内到外井然有序以现实人物为主的图像系统。墓道两侧的仪仗图即是墓主人世俗身份的象征,也是象征死后升仙的导引图。内外两图体现了现实人生的两大追求:安逸享乐和功名荣耀。这是儒家世俗精神的反映。

宇宙神瑞图像包括墓室顶部的天象图,墓室南北两侧的四神图,十二生肖图,前者重在驱邪,后者重在象法宇宙时空。

乐舞图像中墓室的位置一般出现在馆床对面,恰是显示贵族主任坐在塌床上观赏表演的空间模拟。

内宅的侍女只绘在墓室和甬道中,男侍绘在门庭仪卫之后,起着内外连接功能。

壁画墓第一过洞,东魏北齐多绘神鸟、怪兽;唐代多绘府邸建筑模型,表明唐代逐渐淡化了从汉魏以来的神仙鬼神世界系统,而重视现实世界享受。

狩猎图是汉魏壁画墓的常见题材,唐代壁画只有初期较多,与初唐开拓疆土建立帝国的精神有关。

打马球、客使、朝服官员只出现在太子公主的墓中。

绘画模式:

南朝绘画,多有衣纹线条飘逸华丽的特点;

北周的李贤墓表现出与中原壁画不同的风格,脸部和衣袍用“龟兹凹凸染法”,有较强的西域画风。侍女和武士均面相方圆、大耳垂肩、与北朝晚期造像相仿,其面相造像源自西域的键陀罗艺术。

北齐徐显秀和娄墓多收南朝绘画影响,气韵生动。

初唐侍女多身躯挺直,缺乏动感,矫健匀称。

武周时期身段修长、呈三曲线,应是受到西域影响。武周风格侍女有部分长裙低束,双乳半露,反应当时妇女开发着衣风格。

盛唐侍女多造型丰满圆润,意态慵懒。

中晚唐侍女多衣裙肥大,与初唐的紧窄式样有显著不同,而长裙也束至胸以上。

五代王处直墓的水墨山水画屏风处于重要位置,反映晚唐五代水墨山水画开始盛行的状况,青绿山水已经逐步让位于水墨山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