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拿到我手里的时候有一点旧,不像是崭新的。
封面边缘有一些折痕,向上微翘,但其实是新的,没有谁翻看过的痕迹。
封面是旧旧的近似褐色的赭石,就像是从旧书店里淘来的感觉,却没有腐朽之气。
看译者序中说:她其实并不懂书。有一天,我翻译到那一段,她正为新书上架,想着扉页上的一句话——一本好书是一位大师的精魂凝结而成的珍贵宝血,是为了超越生命的生命而永久珍藏。她看见“血”,“精魂”这样的字眼,就把书放在宗教与家庭医药图书之间。就在那一时刻,我忽然感动无比,惟其不懂,她对书的热爱才尤为宝贵。唯因为有这种热爱存在,她所遭遇的人生的淡淡悲哀,才透出温暖人心的光彩。
序言中的文字,更让我感觉到这本书肯定是我喜欢的类型里面有我喜爱的人物。
就像很多人一样,我买这本书,是因为封面上印着一行字——我就是想开一家书店。
可是,当我翻过书时,看到封底上也有一句话——可是,那个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
那句话,让我的心莫名难过。我还不知道这本书将要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
只觉得,那一定是吸引我的一个故事。
似乎有种感觉,这次阅读,会是一场充满忧伤和无奈的旅程。
有一点惨淡,却又有着一些不能忽略掉的温暖。像寂寞旅途中看到的不远处的灯光。
那灯光并不会接纳你停留,却会让你感到慰藉,给你继续走下去提供动力和勇气。
我想是的,阅读之于我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负面的。
很多年前哥哥就说对我来说读书是一种错误的导向,让我不合时宜,无法从容应对现实。
可是,如果没有书,生活简直难以想象,文字就像一个永久的情人,在任何时候给我以拯救。
当然它也如同慢性毒药般侵蚀,让我在现实的风雨中更加的张皇。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慢性毒药并没有将我彻底侵蚀,只是渐渐的我已经习惯了它。
并且开始沉迷,和它共存,从中汲取着好的东西来滋养我。那些有毒的东西也成为养料。
在看完译者序之后我掩卷叹息,在一张纸上写下上面的话,没再继续看书。
后来有用了几个晚上,每天几页,断断续续地读完了这本薄薄的小书。
内心很艰难,就像弗萝伦丝开书店那么艰难,既热爱又痛苦。
生怕一下子看完了书店的命运也结束了似的。
弗萝伦丝依赖已故丈夫留给自己的一小笔数目的金钱在小镇哈堡过活。
有一天她突然萌发了要开一家书店的念头,要让人们清楚她是凭自己的本事吃饭的。
顶着压力,几经周折购买了久已废弃的“老屋”,开了小镇唯一的一家书店。
她想开书店,可能源于她年轻时候在穆勒书店工作的经历。
在那里,她和查理相遇,相恋,后来和他结婚。
当别人问起她的婚姻的时候她说:我以前的婚姻很幸福。我爱他,并且尽力去了解他的工作。
有时候我会突然感到,男人与女人彼此之间并非完全匹配。当然,一定有些东西不同。
年轻时候在书店工作带来的美好回忆,以及对于书的崇敬让她一定要开一家书店。
可是却处处受阻,将军夫人要在老屋办艺术中心,让她找别的地方开书店。可是她没有让步。
她顶着种种压力开了书店,费心经营,每天早上书店开门,她都会有一种充满希望与机会的感觉。
但是最终却还是被赶了出去。她不明白力量和权力的区别。
书店没法继续办下去,还负债累累。她只能关闭书店,卖掉书和车子还贷款。
老屋是闹鬼的,书中说,一股充满敌意的力量,顶着她的推力,来回牵扯,总是在她前头一点点,带着疯子一般的厉害劲道。可是她并不害怕,她说无论是看不见的东西,还是看得见的东西,都无法阻止她开一家书店。
在订书的时候她也订了两百张中国书签,但是却很难卖出去。书上说:鹤代表长命,梅花表示喜乐。她对于美的嗜好辜负了她。难以想象在哈堡会有人想买它们。
当她准备进《洛丽塔》的时候询问了别人是否是本好书,别人说那会让她大赚一笔的,可是她还是坚持问它是本好书吗,她说她只想进好书。他认为经营一家书店是有某种责任的。
她写信询问有威望的布朗迪希先生,征求他对书的看法。
布朗迪希先生很赏识她,认为她开书店是个惊人的想法,给了他莫大的鼓励。
他邀请弗萝伦丝去他家做客。那是多少个人可望不可即的事情,是莫大的荣耀。
布朗迪希先生问她为什么会认为男人要比女人更适合于判断问题。
她说:我不清楚,男人是否比女人更适于判断,不过他们作出决定后花在后悔的时间上要少得多。布朗迪希先生很赏识弗萝伦丝,给了她很大的鼓励。
他说:我有充分的时间来做决定。不过,我从来不觉得做决定很困难。让我告诉你,对于人类我所推崇的是什么。我最看重的美德是他们与上帝以及动物所共有的,因此也不必称之为美德。我是指勇气。而你,格林夫人,就十分具备这种品性。
从布朗迪希先生家里出来,她似乎获得了力量。她说:我一定不让自己忧心,只要有生命,就有希望。
小女孩克里斯汀在书店里帮忙,弗萝伦丝一直想让她也热爱书籍。
克里斯汀一直很抗拒读书,但是心里却对弗萝伦丝很敬佩,很关心书店的命运。
书里描写她们的一些片段我很喜欢:克里斯汀和弗萝伦丝在年级上的差距似乎变小了,放佛她们只是同一个女人生命中的两个阶段。 她们两个都不准备说,她们想要保护对方。这会使房间里出现令人恐惧的气氛。
书店办不下去的时候,弗萝伦丝非常难过,可是或许让她更加难过的是朋友的背叛。
在将军夫人利用权利阻挠书店的时候,布朗迪希先生抱病去找她放过自己的朋友弗萝伦丝。
他遭到拒绝,在回家路上就死去了,但是将军却告诉弗萝伦丝他是来支持夫人的艺术中心。
书的结尾说:当火车开出车站时,她坐在那里,羞愧地低下头,因为她生活了将近十年之久的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
我是只读了一点的时候就翻看了结尾的,看到羞愧这个词,有一点费解。等到继续看下去才知道,应该羞愧的是小镇的权贵们,而不是弗萝伦丝。
就像我还没开始读书,只看了序言是感到的那样,这是一本充满忧伤和无奈的书。
一个人为了理想而追求,最终在权力和人们的愚昧面前破灭的过程。
合上书,心里很难过,为了她对于书的热爱,以及她最终的无力和气馁。
似乎她心中的痛苦我都能够感同身受。
想起很久以前和一个人聊天,他给我讲父辈因为社会问题遭受的不幸,以及子女因此所经历的遭遇。
当时我说并不惧怕大环境带来的灾难,而是不愿意忍受来自人的感情上的伤害,那才是最可怕的。
但是后来,我早都意识到当年的幼稚和无知,在社会因素的洪流中人是没有丝毫抵制能力的。
就像布朗迪希说:在我看来,你或许混淆了力量与权力的概念。加玛特夫人有皇亲国戚般的关系,她可是个有权力的女人?
正如布朗迪希先生担心的,弗萝伦丝的书店因为将军夫人,加玛特夫人的权力而无以为继。
《书店》是站在书店里面就可以读完的薄薄的一本书,却给人留下很多的思考和回味。
可是我却不知道是不是要推荐这本书,虽然我是喜欢的,并买了作者的另一本书《蓝花》。
这本书的故事性不强,文字是极简洁的很理性的风格,现在的我是非常喜欢的。
那些文字硬邦邦的如同哈堡小镇阴冷的天气和凛冽的风般劈面而来的感觉,让人清醒。
总之,我很喜欢,因为佛罗伦斯是一个热爱书籍,对书有着一种特别的崇拜的人。
还因为,我曾经是那么想开一家书店。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8:23:0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7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