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教養的迷思《环境比家教对于人格形成作用更大》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22:28
  • 84

人类人格特征的形成,来自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两个方面。

争辩性和攻击性的人格多半来自于先天遗传。

后天环境中,家庭环境的影响力远远不及社会影响力对人格形成的作用。儿童早期在家庭中习得的经验,当他离开家庭到社会上后,可能会很轻易的抛弃。儿童可能在家庭和社会中,具有双重人格。家里称王称霸的小孩,在学校里可能是个温顺的小孩。儿童善于建构不同环境下使用的不同人格。

在传统社会中,兄长带着弟弟玩,统御年龄小的弟妹,是很正常的事情。小孩天生就不是平等相待的。

1-3岁的儿童开始学习模仿,并开始交朋友产生友谊。孩子的社会化主要发生在游戏团体中,而非家庭中。儿童在3岁左右开始独立自主阶段,所以可以上幼儿园。

儿童的行为模式是模仿大一点的孩子的,他们会修剪自己的行为以便和团体一致。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吃某样东西,威逼利诱都是没用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把他放在喜欢吃这种食品的孩子里,让所有孩子吃给他看。团体意识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

小孩社会化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自己是哪类人,属于哪个团体,对于3岁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区分是性别和年龄。

小学的6年,是最重要的6年,人的人格形成、社会化,都发生在这段时间。人类的团体意识开始起作用。关系(一对一的友谊)重要性远不如团体的重要性。

早熟的和年龄大些的孩子,在团体中的地位相对高,有统御地位。长大了也更容易有自信心。幼年地位的高低对人格有长期的影响。个子小的孩子更容易在自尊心和自信心方面不足。

同伴的重要性远胜于父母。没有父母的孤儿,如果有同龄朋友的童年,长大后人格并不会出现异常。因为他们有彼此。

取笑是团体中最重要的武器,以便剔除团体中不受欢迎的行为。

父母将很小的婴儿分床睡:在进化史上,狩猎的族群中婴儿绝没有单独放在一边的情形,因为到处会有危险,晚上的时候,婴儿都是和母亲睡在一起的。所以将4岁的小孩就睡到另外一间,是很不科学的。这样的独立培养方式不值得提倡。

童年时如果家庭没有良好的沟通,有严酷虐待情况,则儿童不能将家庭和社会两种情景的人格良好与家人分享,怕让家人看到他在社会上的样子,会导致多重人格的发生。

启示:父母对于子女的影响,最重要的不是家庭的说教,社会和同伴对于人格的形成作用力更大。所以父母重要的是帮助子女选择好的学校、选择好的居住社区、选择好的朋友。“孟母三迁”就是这个道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