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在书架上看到北大学术讲演丛书,问我是何时带来的。我说还是大学时买的。在过去的七八年中,只是读过几种。前两天就顺手把这本《本文人类学》(Textual Anthropology)抽出来读,不明白为何译成“本文”。
这是一本翻译极其差的书。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在说什么。句子的层次关系不明确、北大出版社含糊的编辑校对(错字、错乱的标点符号),都增加了阅读难度。但确实有些不错的见解,及其作者整个研究思路都很不错,虽然我觉得他过高评价了昆曲《麦克白》带来的观演经验。那是布莱希特的时代,记得八十年代的中国确实很多执迷布莱希特者,现在大概都过去了。
钞两段我以为不错的见解:
p4:阅读是一种与未知本文的接触,它同样具有历险的性质,具有人类学的特征。阅读留下的痕迹既是一种自然形迹,又是一种人文话语;既有正确的读解又会有误读:因此如果想成功地描绘出其轮廓与轨迹,我们最好必须意识到其岐变性与模糊性。
p23:透过它们(高更有关塔希堤的日记和绘画),我们看到的是我们自己;在其描述的“他者”之中,我们显然能透视出我们自身文化的被压抑的潜意识。看来,“作家-艺术家”同时是一位“自我人类学家”(auto-anthropologist)。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8:20:18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6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