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一个台湾医生的丝路假期《个人化的游记作品》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17:46
  • 50

一个24岁的学生,寻找梦中的大西北和丝绸之路。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价,极端分化,好的很好,坏的很坏。我认为写的不错。坏的,是认为该书写的极其偏差,尤其对待内地和欧美人的态度,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而且认为,这本书虽然写到了内地的风景,文化,小吃,但很不要专业,很片面。我想说的是,任何人的认识都是很片面的,我们从一开始的旅程,就带着一个片面的认识去心目中的目的地。就想我去越南一样,我把它想象成落后的,消费很低的,但是风景优美的胜地。但是去了以后,就会发现落差很大,这种落差,不是好与坏的落差,是你认识上的落差。就想你认识一个人,从报道中,从他写的文章里,和你和他混熟真正聊天的认识一样,差别是太大了。

24岁的人生体验,对社会的认识有多少呢,作为台湾人,对内地的认识又有多少呢,他们在台湾所受的教育和所认识的大陆,是会怎么样的呢,就像我对越南的认识一样。

一次旅程,是一次内心的磨练。这是一个心灵旅程的写照,不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可以大开大合,可以高屋建瓴,让你有一种很仰视的主题。因此,他们2个人的文字,在文化的感应上,在对当地人文的描述,甚至与当地人的交往和认识上,是无法用一种所谓文化人的眼光去覆盖的。这只是一个普通人的游人,拿着自己的日常记忆,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去***裸的面对碰撞。犹如王子到了民间,皇帝私访,其中的偏见和不满完全是可能的。如果你是去爱琴海,一个你认为中的爱情圣地,绝对是一个等号的出游,不会有太多的落差,而你的描述和感觉,也是同样的美好和认同。所以,在兰州的欧阳林医生,就会对黑乎乎的,老板娘的手指浸入碗里的羊肉泡馍感觉无比的恶心。所以,在越南,我对大街上的米粉吃的津津有味,而另外两个朋友,则没有任何感觉。因为,我已经熟悉了北京的小摊和卤煮小店,也习惯了成都小吃和苍蝇小馆。我以我的经验正好覆盖了那里的类似场景,距离和习惯的落差,被我的往昔体验抚平了一部分,也就很好的容入了进去。

就是在旅途中,你什么都可能遭遇到,好人,坏人,热情的,冷漠的。但都是个体,而不是整体。想体会一个单纯的美好世界,是很难的。出游也不是封闭的个体行动,而是一个互动的交流。当然,对于一个原本淳朴的偏远地区,旅游对于他们的影响,到底是更好还是更坏。我想,会更好的。就像我在吴哥窟,随处可以遇到要钱的孩子,很狡黠的突突车夫。也应该看到,旅游带给了他们生活的改善,眼界的增加,甚至各国都有出色的专家免费帮他们维护吴哥窟。

看书,其实看的是一个新奇,一个能够心心相印的感觉是很难得的,偶尔可以看到会心一笑的地方也不错。就怕看的和自己的感觉毫不搭调,内心的反感油然而生。情人眼里出西施,顺眼就全好,不顺就麻烦。

看书,做事,都一样,如果能站到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的心情,才是最好的。而一个人的性格,认识,也是很个人的,难免很复杂。看书看电影,我一直很推崇感同身受。有了这个基础,任何事情都好解决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