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海上钢琴师《海上钢琴师》—爱情是必要的吗?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16:27
  • 55

《海上钢琴师》的原著剧本在电脑里放了很久,我都忘了这事,前两天偶然翻到,重读一遍,啊,那种极致的美感又上来了……为防哪天又健忘弃之于角落,我把全文放到博客里,兴致来了就读一读。

我一直强调原著两个字,因为它和改编后的电影《海上钢琴师》不尽相同。阿利桑德罗·巴里科在94年写了《海上钢琴师》这个舞***白剧本,99年朱塞佩·多纳托雷把它改编之后拍摄了电影《海上钢琴师》。提到《海上钢琴师》,大部分人都会想到这部电影,它的影响确实很大。我倒是有点奇怪,这么一个消极的故事怎么会那么深得人心,它的悲观达到让主角自弃生命才能消解的境地。当然这个不是重点。大部分人可能并不知道这本书,这个舞台剧。电影一贯比文字容易让人消遣。电影始终是感官刺激,更容易调动人类的感情。看书就很费脑子。

其实多纳托雷的1900和巴里科的有本质上的不同。为了简洁,我说一点最重要的表征:后者的文字里面,1900是没有爱情的,或者说,没有女人出现在他生活中。

啊!没有爱情,没有女人,同学们没办法八卦了,没办法感动了。用领导的话来说,就是,脱离生活。

电影里面,多纳托雷描绘出来的这场暗恋故事非常经典,和生离死别、哭天抢地、小三出没、姐弟恋曲等等这些熟烂的剧情比起来,高出不知几个档次。

1900在船舱里面录制唱片,之前他问船上伙伴的问题是:录唱片会疼吗?他弹钢琴从来没有曲谱,船上伙伴告诉他,只要随性弹奏就好了。好吧,我明白了。弹奏刚刚开始,他不经意抬头往圆窗外一瞥,看到了一个站在甲板上正在撩拨秀发的姑娘。他被姑娘迷住了,看着她从一个圆窗走到另外一个圆窗,指间的音符越来越温柔。

这是1900感情萌动的开始,一场短暂的暗恋,多纳托雷从始至终在刻画那种最初的美好。他在深夜潜到三等舱,找到女孩的床位偷偷吻了她,女孩惊醒之后,他落荒而逃,那个女孩那时尚未与他相识;当女孩下船的时候,他在后面叫住她,把唱片举在手里想送给她当礼物,那句“你能接受这个礼物吗?”一直说不出口,女孩终于下船了,1900把唱片握在手里沮丧万分。1900就是这么一个热烈而不懂表达的孩子。银幕前的纯情男女们,捧着胸口被击倒一片。

那到底什么是本质上的不同?记得《我的阴阳两界》里面马大夫给王二治阳痿病,对王二急道:人生就剩这么点乐趣,你怎么想不开啊!王二暗自嘀咕:MD,我是想开了,就怕下面那话儿想不开。——这就是生活。

可以想见,马大夫遇上1900,也会说你怎么想不开之类的话。这在多纳托雷那里不是问题,但巴里科写的是一个生活之外的故事,所以不需要担心人生日常的乐趣得没得到满足。巴里科写的是传奇,一个反欲望的时代英雄,而多纳托雷把它下降到很生活化的层次,欲望对他来说,只是擦肩而过的一次错失。所以生活着的1900需要一个女人,需要一段纠结的感情;传奇的1900只需留下一段诡异的旅程,一段旷世的独白。他说他对那些欲望施了魔法,把它们一个一个抛在身后。

一个极端的故事,主人公主动弃绝了一切欲望,几乎动摇人性的根基,它要表达的意思不言而喻。佛洛伊德有过类似的说法:正是因为人类禁止情欲,才使得性力在其他、诸如科学、艺术有了蓬勃的发展。许多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赞同独身或者禁欲。哲学、艺术不是我想谈的东西。我只是要说:对欲望的蔑视确实能带来巨大的反思力量。巴里科肯定是这样想的,这个世界上几乎都是关于欲望的故事,那我就写一个反欲望的故事。这有点像一本人世对立面的参考书,才能引来世间无数的感叹。

这就是他们本质上的不同。

喜欢《海上钢琴师》电影的朋友,不妨读读原著剧本,语言很优美,值得一读。在收尾之前,我还是要回答本文标题的问题:爱情是必要的吗?是的。但,如果我们都不能留下一点想象,一个没有爱情,断绝欲望的英雄式的人生,那才真叫人绝望。在我看来,一个好的故事,就该是这样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