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读历史的人都喜欢汉唐,而不喜欢明清。我也是这样,对于明朝的历史并不是很熟悉,最早还是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才知道了大概的历史人物和史实。
黄仁宇先生的这本书的确是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既不是那么的学术性,也不至于完全都是大白话,感觉没有讲什么正经的理论。我读完这本书后的第一感觉就是——真的是“引用圣经”啊!不可质疑,这本书最早于1982年出版,其中的观点的确是很具有前瞻性,至今为止仍然能够给后辈很多思考的空间。之前看过易中天先生写的《帝国的终结》一书,个人感觉其中很多的观点都源自于本书。
正如题目所讲的,我觉得本书在描述了万历年间的皇帝、首辅、官僚阶层、武官、文人之后,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省的问题——如何改革一个庞大的国家?张居正失败了,是因为他错误地估计了与整个文官阶层作对的风险,为了实现他的政治举措,他“把所有的文官摆在他个人的严格监视之下,并且凭个人的标准加以升迁或贬黜,因此严重的威胁了他们的安全感”,作者的观点是:他忽略了文官的双重性格——既存在“阳”(人们口头上公认的理想)也存在着“阴”(人们不能告人的私欲)。申时行试图用一种和缓的方法来解决帝国出现的各种问题,他努力的调和皇帝与文官阶层、阳与阴,但是他也失败了。
作者在文中明确地提出“本朝的立国以伦理道德为根本,以文官集团为支柱,一切行政技术完全在平衡的状态里维持现状而产生”。说得非常之精准,但问题是,整个社会不可能永远保持“小国寡民”的状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这种平衡必然会被打破,因而会产生各种矛盾、分歧,例如私人对土地的大量囤积、贫富分化的加剧。在这个时候,总会涌现出一批改革家,试图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现有体制的框架内解决上述种种的问题,张居正是如此,梁启超也是如此。但是他们都失败了,其中必然有很多个人的偶然的因素。但我想最为根本的应该是对整个社会制度的认识以及对改革方向的认识。在一个试图用行政手段解决一起问题的国家里,改革必须就要获得大多数使用这种行政手段的官员的认同,否则任何改革,无论其初衷是多么的美好,设计得多么的完美,最终都必然会走上失败之路。
本书提供给了我们一种新的看待我们的国家的眼光,即“本朝开国二百年,始终以‘四书’所确定的道德规范作为法律裁判的根据,而没有使用立法的手段,在伦理道德和日常生活之间建立一个‘合法’的缓冲地带,唯有这种缓冲地带,才能为整个社会带来开放的机能,市***的整治措施得以适合时代的需要,个人独创精神也得以发挥。”正是僵硬的将道德拓展到司法、行政、家庭生活等等各个方面,才限制了人们生活的多样化、社会各个阶层的发展。而对于任何试图打破这种僵硬的体制的人来说,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其次才是怎样在这一基础上设计改革方案。
能够给人以深层次的思考,我想从这一点上就可以说这是一本非常成功的书。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8:14:41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6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