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不厌其烦的自称“史人”,但是我对他的历史程度很怀疑——虽然他自称“《资治通鉴》正续读了两遍半”(《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第十二部分,一《另一半的开头》)。以下是我怀疑的根据:
1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秦)朗父名宜禄,为吕布使诣袁术,术妻以汉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围,关羽屡请于太祖,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
(这两段文字自网上找来,我自己没书,不能查证。)
-------------------
这里说的关羽与曹操的“三角关系”。曹聚仁居然可以说关羽向曹操要的是吕布的妻子——
“即是说关羽素来喜欢女人,颇中意吕布的妻子,曹操本来不注意布妻,因为关羽这么屡次请求,才派人去找来,自己留着了。布妻是否貂蝉,史无明文……”(《听涛室人物谭.也谈关羽》)
他引的书是《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照我网上找来的文字,他如果有看《魏书》决然不可能犯这种错误,连“四史”都没有看全,还叫什么“史人”!
即使没看《魏书》,以他自诩的吓人师承,连“……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这句话都能理解错吗?!
2
《天一阁人物谈》p21《谈周善培》,曹氏写道:
“吴相湘编写《民国百人传》……而无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张季直这些一代柱石……更觉得如吴相湘这样的史人,不独没有史才,没有史学,实在没有史识。”
这样的断语是不是下得太狠、也太轻率了?
如果把该入选的遗漏,那么其人的史识确实可议,但跟史学、史才的关系似乎就很疏离了。
而康、梁一辈不入吴氏《百人传》,其实不足为奇。《辞海》(1979年版)近代史部分就把康、梁放在“戊戌维新”里,而章、张则在“辛亥革命”里面,大概以其人对时局有影响之活动集中于哪一时期为标准划分。我觉得这样的划分完全没问题。
曹氏短文往往在征引资料相当少的情况下作肯定的断语,如同书《“兵学寮”点将录》,只“翻看了一张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历届毕业生名录”就大写特写十几面,把***也当成该学校的毕业生了——“第十期学生中,***一直是王朝的中心人物”。事实上,***根本是冒牌货,李敖已经做了详细的考证,不赘言了。
又如《王国维自杀之谜底》(《听涛室人物谭》),抄了一大段溥仪的话(《我的前半生》第四章,一《罗振玉的努力》)就算是把王国维的自杀之谜解开了……要是这样就可以定案,还要历史学做什么!
“史人”为文而持此种态度未免太没史德。
3
《听涛室人物谭.许静老病逝台北》,曹氏以许世英的回忆录为“第一流传记文学”。
同样是许世英这本书,《天一阁人物谭.许世英半部回忆录》则揄扬得更为厉害,这文章比较长,有对具体事件的回忆、评说。
他的评说全部建基于对许的回忆深信不疑,但是,许以90高龄写回忆录,有可能准确无误吗?看的人可以不留神吗?事实上,许的小老乡胡适就批评过这本回忆录。
胡适批评
许说原来监斩戊戌六君子的人是他,但是情不能堪,于是辞让。但是据《清史稿》,当时监斩的是大官刚毅,许当时只是个小京官,没道理让他当此任。
又,汪精卫案,许说他向慈禧报告云云,但是其时慈禧已死。
许还说他审过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案子,但是他当时正在欧洲,怎么审呢?
许的“半部回忆录”就这个样子了,曹氏却称道如是,史人耶?史人何所谓耶?!
虽然曹氏史学不无可疑之处,但他亲历了许多党国大事,他老老实实的写几笔怀人忆旧,仍不失为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因此,这些书还是值得一看的。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8:13:59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6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