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雷锋1940-1962《新的雷锋》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13:17
  • 67

有谁还记得明天就是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我很惊讶南京大学浦口校区这里似乎一个字也没有提起过。但是多年来,雷锋始终没有在这个社会中消失,他代表的一个时代、一种精神,还影响着中国和中国人。“人人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国家也在寻找自己的雷锋。”几天时间我把去年出版的,由师永刚、刘琼雄编著的《雷锋》读完,理解了这一句话,也重新认识那个每年都会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小个子兵。

这本书用了非常丰富的文字及图像资料,向我们完整地展示了雷锋的一生,包括出身、学习、工作、当兵,甚至多年来被掩埋的恋爱,让读者从方方面面去认识雷锋,认识那个特殊的时代。自然,这是一部严肃地探讨个人对社会影响的书籍,绝不是猎奇或者揭秘,只是作为后世的旁观者,我们对每一个在历史上留名的人都有权利或者说有必要去了解他们的全部,正面、反面的信息,这样才能对他们有更加准确的评价,对过去的历史有更清晰的认识。

雷锋7岁成为孤儿,后来在乡***的关怀下入读小学(高小是他的最终学历),从这时候开始,这个总是带着灿烂笑容的小孩就是“先进分子”。虽然成绩不算突出,但他是中国第一批少先队队员。雷锋高小毕业后顺应当时政治潮流主动回到农村,之后由于工作积极思想进步,被调到县委当公务员,这时候雷锋才十七八岁。他在农场、在鞍钢都是工作成绩非常突出的年轻人。工作之余还不忘学习,雷锋热爱文艺,他会唱歌跳舞,他不仅写过日记还写过小说、诗歌,我们熟知的《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歌词,便是摘抄自雷锋日记当中的诗文(后证实此诗是雷锋摘自别处,他本人作了一点修改)。大家最熟悉的恐怕是士兵雷锋,他穿军装的照片可能是中国除了***以外出现得最多的人物头像。但事实上雷锋本是不符合当兵条件的,154的个子是最大的障碍。可以说雷锋是通过“关系”才圆了他当兵的愿望,比如说到工厂、地方、部队领导的办公室、家里打扫卫生,做各种各样的小事(这也是雷锋擅长的)等等。雷锋的事迹其实早在他当兵的时候已经被发掘出来并被树成典型,他几乎每个月都能获得军队里的荣誉,1960年,他就开始站上报告台,给部队官兵、学生、民众做“忆苦”报告会,而且每做一次都痛哭一场,无疑,他的报告非常具有感染力,雷锋也是一个天生的演说家,这也许和他的文艺天赋有关。我们看到的许多雷锋经典镜头如手握钢枪站在青松下、做好事、和战友一起学习毛选等,其实都是后来根据事实摆拍、补拍的。这不能说是“造假”,只是当时的一种“宣传需要”,如果你熟悉那时候的语境,这完全是很正常的事情。雷锋的事迹正是由于如此这般的宣传才得以保存,并曾经过非常仔细地核实,所以说,雷锋不是一个神化了的形象,他做的好事是实实在在的,只不过他生活的另外一些方面被刻意隐瞒了。雷锋爱拍照,由于他的笑容,在集体照里面也会相当引人注目;雷锋爱美,他有一件棕褐色的皮夹克,还有一只英格手表,他喜欢把白衬衫的领子翻到外套外面,他喜欢长一点的头发并蓄了刘海……这个年轻人的形象因为这些细节而变得更加真实,更加可爱,雷锋其实和年轻的我们没太大区别。

1962年雷锋因公殉职,那木杆子不偏不倚砸中了他的太阳穴,不得不说这十分巧合。雷锋牺牲,抚顺市有近10万民众自发送行,后来还得到了几乎所有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对于雷锋这个最基层最普通的士兵来说,这可能是他能享受到的最高荣誉。反过来想,像雷锋这样的典型,假如他不牺牲而活到文革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可能他在后人心目中就不会是那么正面的形象了。大家可能不知道,雷锋是最早学习毛著的普通中国人之一,并且做了相当详细的读书笔记,同时影响和帮助身边的同志、战友一起来学习。我不能说这和林彪后来提出“全民学习毛主席著作”有必然的直接关系,但在时间上不能不让我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然而他离开了,并且是在他最青春,最光辉的时刻。

雷锋的精神除了“做好事”以外,还有带哲学思维的部分,***在读过雷锋的日记后说:“此人懂得一点哲学。”,写《时间与存在》的哲学家海德格尔甚至专门解读过雷锋的“螺丝钉论”。而现在我们还有雷锋精神吗?

值得一提的是雷锋这个兵的形象虽然没有像切·拉瓦格那样被大量商品化,但是当代已经有艺术家把雷锋的形象运用到美术作品当中,“李宁”这个运动品牌在去年也曾推出了“雷锋鞋”,还有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些都是除了雷锋精神以外带给我们的所谓“后流行”。

也许这一天,也许每一天,雷锋以及他所代表的一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传承。推荐大家看这本书,由三联书店出版。

p.s.本文写于2008年3月4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1eaa001008r4t.html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