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迦茵小传《过气的明星作家哈葛德》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13:04
  • 81

哈葛德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并不算熟悉,但是在中国近代的文坛,他却是一位风云人物。哈葛德(Sir Henry Rider Haggard,1856—1925)出生于英国诺福克郡的布拉登汉姆,毕业于伊帕斯维克普通学校,修习法律。1875年服务于南非的英国殖民***,担任纳塔尔总督的秘书,一度出任当地最高法院的院长。1881年回国后开始小说创作。他一生创做小说57部,杂著10部。哈葛德阅历丰富,曾先后游历过荷兰、墨西哥、巴勒斯坦、埃及、斯堪迪那维亚等地,每次归来都有新作问世。他的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冒险、神怪和言情。这些作品情节离奇、曲折,充满异国情调,而且善于在历史的土壤上培植神秘的种子。

在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中,有三个在创刊号刊登西方文豪的肖像。《新小说》选的是托尔斯泰,《小说林》选的是雨果,1906年《月月小说》的创刊号上赫然登着的是哈葛德的头像,这俨然是把这样一位通俗小说作家作为与托尔斯泰等作家齐名的文豪,成为晚清文学启蒙者建设“新小说”的效法对象和文学阅读的“热门”作家,这听上去有些令人失望,但事实的确如此。根据是一个统计数字:在1896—1916年介绍的域外小说家中,哈葛德的小说是译本出版数量仅次于柯南道尔的小说家,其后才是凡尔纳、大仲马和押川春浪。[1](P52) 哈葛德在中国的声望当然是近代翻译家的集体功绩,但其中最重要的翻译者应该是林纾。

这部小说的第一个译本是包天笑和杨紫麟合作翻译的,叫《迦因小传》,与林译《迦茵小传》一字之差,最初刊载于《励学译编》第1册(1901年4月3日)——第12册(1902年2月22日),署名蟠溪子、天笑生,这是包天笑从事翻译小说的第一部书,笔调无疑颇受林译的影响。林纾对于这个译本也颇为欣赏,称其“译笔丽赡,雅有辞况”[5](P1)。但是在包、杨译本中,故事是残缺的,他们声称只得到原著的下半部,因此只有迦茵为了亨利的家庭大局而牺牲个人幸福,自动退出的部分,迦茵私怀身孕一节被隐去。后来才知道,这事实上是包天笑和杨紫麟的策略,他们害怕读者不能接受,故意谎称小说只得下半部。翻译事业正如日中天的林纾没有看透其中奥秘,三年以后的1905年2月13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林纾与魏易合作翻译的全本《迦茵小传》,结果引来一段文坛公案。

林译《迦茵小传》出版不久,在《新小说》17号(1905)上金松岑发表了《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文中攻击了林译《迦茵小传》的全译本,说林译虽然全面,但破坏了由蟠溪子、天笑生的译本所形成的迦茵的美好形象,而且社会影响恶劣,“女子而怀春,则曰我迦因赫斯德也,而贞操可以立破矣”,因此说包、杨译本的“半面妆文字,胜于足本”。改良派的钟骏文,批评林纾“凡蟠溪子所百计弥缝而曲为迦茵讳者必欲历补之以彰其丑”,“亦复成何体统”。

这段公案常常被用来佐证近代中国翻译文学所面对的复杂读者群和脆弱的读者心理,但有心人应该看到“迦茵”和“茶花女”译作出版相隔大致七年,但作为西洋言情小说的确有些相似,难怪包天笑追忆当时的情形时说,杨紫麟从旧书店买到一册外国小说,读了很有兴味,说:“这有点像《茶花女遗事》,不过《茶花女》是法国小说,这是英国小说。”二人由此才触发起翻译的念头,动手将它合译出来。

其实哈葛德出名还是林纾的功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