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于丹《论语》心得《芳。龄。十。五。但求道不远人》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10:09
  • 76

首先声明:我看这本书的态度,和看《二十多岁,决定女人的一生》一样!尽管很多人批驳于丹,说的大意总结起来就差不多是“孔子不是这么简单的”,“无知小儿的浅薄见识”,甚至有人说是“精神***,终究有害于民”。这些观点都太深刻了。我的意见是:管它什么深刻不深刻,再深刻的书不接地气不接我的生活读无所得,都是没有用的,再“浅薄的见识”都好过我的无知如又正好是对我有用的,我都会欣喜地赞声真是“开卷有益”啊,古语诚不我欺也!

书的第一页,于丹心语:“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就凭这句“道不远人”,先赞一个,加上印象分。我在豆瓣的评论里,却就生生看到有个人说,他就因为这一句话,已经足够对这本书大大的鄙夷了;还有一个人更有甚者,说电梯里看到同事拿着这本书读的,便马上警惕起来,立意从此和该同事要保持足够距离了。这种人真的令我很惊讶,不解,直到我看到另一个评论,我才知道原来这种人,他们有另外一个名字是叫“精英”的,需要我顶礼膜拜的才对!

那个令我醍醐灌顶的评论说的好:于丹可能是不适合“精英”,但是可能是适合“大众”的。怎么样不适合精英,有好多好多评论了;唯独怎么适合大众,就要我来设身处地说说了,在这则评论里我要“自诩大众”哦,自诩我来自大众代表大众的哦!

比如说我,如果没有看这本书,就不知道“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这两句话,看到于丹解释说学习不是要“皓首穷经”“等头发白了才可以去给经典作注解”,“学习的目的是以经典所传达的精神来诠释自己的生命”,我觉得那怪怪的几个字突然就变的好有启发。

其实我也奇怪别人是怎么过日子的,又怎么处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有人说于丹和余秋雨一样,都是知识有限,讲出来无非是自己那点为人处世的道理,一点不深刻。还有人又说于丹这样诠释的经典是人民的“精神***”,害处很多。不是做学问的人怎么会想到这么的多。我们平民原本就是对做人处世还懵懵懂懂,能得到一点指导也觉得很好。做学问的如果把学问做的太大离生活太远,我们又怎么凭什么关心?莫非做学问的就不食人间烟火,有大智慧连平常人的烦恼痛苦都没有么,甚至没有“无知”的呢。

于丹说孔子给人生设定了一个坐标,即: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我很喜欢于丹这个“人生坐标”的提法。按照这个坐标,我现在的“年龄”就超不过“十五”岁,不明白人生的更高阶段那该是种什么境界,更加不懂得怎么从现在的“幼龄”去超越,对着孔子那些美妙的境界只能够无力的"望洋兴叹"而已!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遗憾。这种遗憾比起那些高级的有学问有思想的人,都能够给出版的书挑毛病,能够就各种观点论战,我觉得更加真实更加沉重。相比较另一方面,在我看来又真的是奢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话倒可以用在这里了。

曹雪芹都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么多学问大到可以“注六经”的高人能士,请注下老百姓吧。真的饥饿的连馒头都吃不饱,别问我们为什么不喝“肉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