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上海堡垒《上海堡垒: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06:52
  • 106

我一度想在这篇评论前面加一个[私]字,因为里面有太多JJYY的话,对于这样一本迟到了两年的书和两年里发生的小说一般的故事,似乎也只有这么一篇“私评论”(参考“私小说”)才足以表达。昨天团购的书到货,北大北邮一共走了55本。比起《天下名将》北大走的120本来说并不算多,可是我知道这是一段记忆。

好像长大一点,回头去看以前的自己,很容易指认出轻率莽撞和不成熟,但是笑话以前的自己是件很简单的事,也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我当然没有格瓦拉那种自嘲的本领,面对以前的自己总是采用一种带点自辩色彩的眼光。好吧,回到2006年,也是看完书之后重新找出来杂志看,发现当年的杂志里面还夹着评刊表——这种被无数人随手扔掉的东西,我竟然收起了一整套。杂志里写着:“现在是2008年2月,战争开始了一整年”。书里写着“现在是2009年2月,战争已经开始了半年”。那个时侯《上海堡垒》英文标题“Once upon a time in Shanghai”,字号跟中文的一样大。如今书的封面上小小的一行字,不仔细看都会忽略过去的。江南丝毫不掩饰自己只看好莱坞的趣味。当他谈起基斯洛夫斯基《白》里的波兰理发师或者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的时候,他往往也只看过他谈论的这些文本。“Once upon a time in”这个句式大约来自著名的赛尔乔·梁内的往事三部曲,《美国往事》更著名一些。虽然这个句式如今已是滥套,但是那种泛黄的伤感仍然在,以至于我每次看到这个句式总是想起《美国往事》里莫里康内那段充满回忆和感伤的音乐。

然后便是随之而来的那几个月的毕业情绪。2006年的夏天,兵荒马乱,江南写上海堡垒的同时为我修改了毕业电影的剧本,由此这部拍的前言不搭后语的片子还被人记得。也就是那时开始逐渐参与九州的工作,也就是那个时候如今的狗狗狗大和莫雨笙莫大入了伙,我们的第一份策划是高考作文专题。随着《上海堡垒》的尾声登在那一年7月的杂志上。当然那本杂志有无数的错误,可是我们一直记得。也就是那本杂志,我们做了一个专题叫做《我们都爱上海堡垒》。

我还清晰的记得杂志印出来之后有人在老论坛上拍我说我厚颜***,说我说江南比琼瑶阿姨还煽情是***裸的马屁和吹捧。夏笳一直在批判江南的伪科幻真言情,我有个当兵的兄弟痛斥江南的伪军文。好吧这都不是问题,“我们都爱上海堡垒”是真的,那是一种从《此间的少年》延续下来的情感基调,说大点叫情感结构。不然为什么我们不都爱缥缈录或者逐鹿或者胡蝶风暴?尽管10月10号北大不会有满地的银杏黄叶,但是28楼却是如此的真实。好吧我想说的是,《上海堡垒》根本就是校园言情文,江南“新言情主义掌门人”的封号不是白拿的。我曾在某篇文章里提过,“江南所有的小说,不过是言情小说而已”,我要说的事实是江南丝毫不吝惜撒狗血的强度和密度,而我们——一些人,那些愿意被我代表的人——也不抗拒被江南一次一次地击中和秒杀。

就像我看《此间》的那个漫漫长夜,看到天色微明,到水房抽了好几支烟,看《上海堡垒》的时候我略略有点缺憾,因为我小时候没看过《太空堡垒》,乐趣便少了很多。《上海堡垒》兼着动画同人和真人同人“复杂”结构,爆笑归爆笑,可是它总有东西击中我。某些时候我试图把这些同人都忘掉,曾煜就是曾煜,虽然他很像猴子,其他也是如此类推。然后《上海堡垒》就纯粹起来,不过是一个大学理科男生无害的YY和幻想而已。他喜欢一个注定不属于他女生,而同时一直与另一个女生暧昧和暧昧——不仅仅是备胎的暧昧。这篇小说仅此而已。

大约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

《上海堡垒》有的时候真实的可怕,上海如此切近(当然只是某种上海),而江南小心地把故事摆在一个短短的将来时。2006年的时候,一部关于2008年星际战争的小说当然会遇到出版问题。奥运过了那些绷紧的弦也松了松,1月份拿到这部小说,2月那场战争便就要打响了。江洋也变成了05级的学生。只是这迟到之间,原来可以祥和到《上海堡垒》一般的九州分分和和死去活来,笑,原来这场战争如期发生了。可是这与小说无关,尽管这篇小说言情到苍白,人物简单到扁平,内心独白多到絮叨,结构严重失衡——但是讲述这个故事的年代,九州的繁盛却是无法忘却的事实。好像现在回忆读《上海堡垒》的日子,是回忆跟九州有关的那些青春岁月。然而正如标题里那句滥套的表达一样,我们的青春岁月就像林澜最后的两条短信,游荡在无处安放的时空里,我们需要一些东西来填充记忆,比如《此间的少年》——十年或是二十年,都会一直追下去,比如《上海堡垒》。

最后捎带提一句科幻有关的事。吴岩大师也谈到《上海堡垒》是中国科幻的一个信号。然而不幸的是,这种足够轻和足够商业的文——当然江南也这么认为——如今仍是少之又少。说句不负责任的话,只有《上海堡垒》能够拯救中国科幻,你可以期待二十个江南,但是你无论如何不能期待二十个刘慈欣。刘神的问题在于他写了10年才把影响扩大到科幻圈之外,江南只写一篇就可以。说到底科幻仍然是大众文化产品而已——这句话我都说累了,不同意的就不要再出来拍我了。原谅我的絮絮叨叨,昨天晚上看到两点钟,又把杂志翻出来刷了一遍,今天早上考试考的乱七八糟。梦到了某些场景,砖块,废墟,捕食者的尸体,泡泡和沉没的上海。我不知道昨天晚上拿到书的小朋友们又多少是打着应急灯或者手机看完的呢。

一直有一个愿望是可以堂堂正正地拍一部胶片的《此间》,拍一部真正的电影。似乎《上海堡垒》可以列入下一个愿望了。有的时候就是陷在回忆里无法自拔。至于这回忆的内容,是故事多一点还是自己多一点,我便不知道了。

————————————————————

附一则史料,摘自江南访谈《上海堡垒是怎样建成的》

胤祥:你认为作者在科幻作品中应当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故事叙述者的角度是否有利于科幻作品的架构?你在科幻中关注的是人物,那么你怎么看待故事和人物的关系?最后请简单评价一下《上海堡垒》可能对中国科幻界带来的影响。

江南:作者的角色可以很多,可以是导演,可以是演员,科幻只是一个概念,不是一个限制。各种角度都可以写。我确实关注人物,我觉得一部作品人物丰满了,故事自然成功。,好故事没有人物,出来也是干瘪的。人物绝对比故事更加重要,这是我的观点。我倒并不认为《上海堡垒》会给科幻界带来什么影响。在我看来中国科幻界虽则依然拥有王晋康刘慈欣这样的领袖人物,但早已溃不成军,没有充足的后备和新生强棒作者。所以提起科幻界令人伤感,我个人也曾是个科幻爱好者。如果说它能够带来一些讨论的声音则是我还是期待的,我只是想说科幻真的是蛮好的东西,而且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可以并存,比如我觉得《太空堡垒》是好科幻,《宇宙骑士》也是……好吧,我毕竟是个资深动漫爱好者来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