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追风筝的人《像断线风筝一样飞》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06:45
  • 66

《追风筝的人》描写了从20 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伴随着国家政局的变化阿富汗人民的苦难,不过这不是讲述时代剧变的史诗性作品,而是关于人性、宗教和道德的小说。应该说,小说的前半部分写得比后半部分好得多。特别是对少年内心的嫉妒、恐惧以及邪恶的描写十分到位。主人公阿米尔因为没有帮助自己的好友也就是家里仆人的儿子哈桑而内心深受折磨,但是因为害怕被父亲鄙视而不敢公开承认,为了逃避现实,他又用伎俩迫使哈桑一家离开。作者对阿米尔在父爱和友谊之间的徘徊、自责和逃避现实之间的这个挣扎描写得很细致,也很让人震撼。虽然阿米尔的父亲是喀布尔的名人和富商,阿米尔过着优裕的生活,但是正如风筝“自负云霄早致身,安排线索靠他人”一样,作为弱国子民,他们不得不随着国家不断被强权摆布而颠沛流离。至于他们逃到美国以后,父子之间关系逐渐和谐,但是真相的揭露又使得阿米尔的信念全部崩塌:原来哈桑是父亲和仆人的妻子通奸的产物,也就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小说将阿米尔和哈桑写成兄弟,更多的是隐喻阿富汗自相残杀的各部族实际上都是兄弟)。阿米尔的父亲背叛了一只用来教导儿子的信条,但是作者对阿米尔如何重建信念没有过多描述就让他投入了拯救哈桑的儿子的行动中。小说的最后部分对人物内心的刻画相对来说要弱很多。而小说相对大众化的结局,又使得其失去了《复活》中那种没有终极结论的救赎的深刻。

风筝在小说中既是阿米尔获得父爱的法宝,也是他出卖朋友的证据,最后则当他为哈桑的儿子追风筝的时候并说着“为你,千千万万编”时,风筝又成了赎罪和沟通的桥梁。因此,表面上看,风筝是串联这个故事的线索,但实际上阿米尔父亲的欲望和阿米尔对父爱的渴求才是这个故事的起因和线索。

卡勒德•胡塞尼作为一个阿富汗裔的美国人,其立场显然更认可美国的价值观,例如阿米尔和曾经的问题少女索拉雅的举案齐眉与塔利班用石子击杀妇女、“911”后美国人的团结一致对外和阿富汗人的部族冲突形成鲜明的对比。而阿米尔单枪匹马去阿富汗寻找哈桑遗孤的情节让人很自然地联想起好莱坞大片中孤胆英雄独闯龙潭虎穴的情景。

总的来说,《追风筝的人》作为一部畅销书显然是成功的,但是能否成为文学经典则很难说。但是这部小说让我们对阿富汗这样一个处于中国西北边陲的多灾多难的国家增加了很多了解,更深刻地领会生逢乱世的悲哀和欲望的悲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