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许倬云观世变《可再读三读》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03:42
  • 34

作者眼界开阔,比较中西古文化的形成、演变,高屋建瓴,作为海外华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十分中肯,不愧作者所自称的学术上的世界公民。

这样一本文集,内容甚为丰富,像我这种囫囵吞枣的读法,一时之间是不能完全消化的,将来可再三读之,想必还会有更多收获。

1.周代商以前已延续很多代,终于武王克商,以小邦代大邑商,周在文化上是落后于商的,因此对商文化采包容学习的态度。周通过封建、联姻而把当地土著纳入统治上层,并创造天命靡常,有德者居之的观念以建立其代商的合法性,从而在政治上也具包容性。政治、文化上的双重包容性奠定了中国文化持久稳定的基础。

2.礼失求诸野,周虽取代商,但商人在文化上更为先进,周人在文化上须仰赖于商人,使商人由于掌握知识而获得地位,从而奠定传统上知识分子的地位。

3.战国时期,各国均改革,从下层取士,从某种意义上建立起一套文官制度代替了原来的贵族制,是今后中国官僚制度的开始。

4.董仲舒《春秋繁露》是以儒家吸收百家理论而成的一套统合性理论。汉武帝以儒取士,建察举制度,各郡按人口数举孝廉,使平民得以进入统治阶层,并且要求异地为官,帝国方才真正建成。

5.儒家理论在明以后趋于保守封闭,已不能自我改进而适应于新的世界形势,而有待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破此格局。

6.梁启超的文化圈概念。中原的中国、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世界的中国。今日全球化,以欧美文化为强势文化。东方文化如何以其精华有所贡献于此全球一体的文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