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农民与市场《详尽的调查,非主流的结论:有关中国农民的讨论》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02:30
  • 70

非主流主要指的是本书的结论。作者大批特批诸如“乡镇企业私有化”“海选”等等90年代后期成为主要指导中国乡村发展的观点,认为个体的小农在市场经济中是无法取得竞争的有利地位的,只有得到强有力的基层单位的组织,才能成为市场竞争中有力的基本单位。他的一个基本结论是,越是实行包干到户越早,集体主义越为薄弱的地区,比如凤阳小岗地区和成都附近的仁寿地区,农民越只能达到温饱的水平而无法致富;越是对包干到户抵抗强烈,集体主义势力强劲的地区,比如华西,山西赵家堡等地区,基层组织越能将农民组织起来,通过办乡镇企业而致富。

国际政治里面的确有一个类似的理论,讲的是后进国家如何进入已经被先进入国家牢牢控制的市场。简单说来,国家统制经济(如东亚发展模式)是和平进入的唯一条件。这就要求强有力的国家管制和对人民的思想灌输等等有违经典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发展策略。

只不过这样的政策到底能持续多长时间呢?在追赶阶段这样做的确必要,可是当进入和缓的增长阶段,国家的高投资很可能会导致市场消费能力的不足,管制经济的另一面又有可能是各种资源浪费,粗暴简单的行政方式一旦失去对未来美好未来的描述也会变得让人无法信服,最为关键的是,在国家大战略方面,怎么保证不会出什么差错?这在我国,也是有惨重经验的。

另外,我在这本书中读到很多更像是道义批判而不是学术讨论的字眼,这与潘维给人的一贯感觉相吻合。诸如“食洋不化”“坐在书斋的学者”的字眼经常可见,甚至他还用上了“愚蠢”这种词,下面这段话让人感觉象随笔:“大多数民主派总也说不出什么具体的道理,讲不出多少证据,于是只好反反复复、喋喋不休的高唱民主是‘普世价值观’,是合法性的‘法’。”这种句子对读者来说,又有多少说服力呢?

应当承认的是,此书的第一手材料来源非常丰富,这是做社会科学应当学习的。但是,大多数潘维引用的话语都来自农村的基层干部,从他们的说辞中,不难印证书中的结论,即农民的力量分散,眼光短浅,需要引导,需要管理,不应该闹事,应该尽力配合干部的工作。可是农民本身的话语,他们对基层干部的看法,他们的赞扬和抱怨,似乎只占据了很少的部分。

读完此书之后,我照例寻找了一下学术界的评论。不过好像没有什么系统的批评,不论是中文文献还是英文文献。不知道有没有比较严肃的书评,毕竟我很想看看业内人士的看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