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的是远方出版社1998年的译本。
福山在这本书里主要依据的是科耶夫对于黑格尔的解读。译文中明显的错误不少,不过其志愿难得。福山在国内应该是被低估了,尤其是这本书,由于其读者并非限于学者而往往被人忽视。实际上,这是一本必读之作。
p2 如此理解的历史与德国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关系最为密切。
p4 自由民主目前以及于全球的不同地区与文化,成为唯一一贯的政治憧憬对象。
p6 就像一七七六年的美国那样,安定的民主有时会在前工业化社会出现;但另一方面,从明治时期的日本和俾斯麦时期的德国到今日的新加坡和泰国,不论过去与现在,都可看到许多科技发展的资本主义和政治威权主义并存的情形。而且,有许多案例指出,威权主义国家有能力完成民主社会没法达成的经济成长。
p6 回到黑格尔和他以“承认斗争”为基础的非唯物论历史观。根据黑格尔的说法,人和动物一样,有饮食住居及保存自己肉体的自然需求与欲望。可是,人在基本上又与动物不同,因为人需要他人的需要,也就是希望获得他人“承认”,尤其希望被承认是“一个人”,一个有某些价值或尊严的存有。此一价值关系到他乐于冒生命危险纯为声名斗争。只有人才能克服最基本的动物本能尤其是自我保存本能,追求更高贵抽象的原理和目标。
黑格尔认为,寻求承认的欲望驱使两个原始时代的战士去寻求对方承认自己是人,而让自己的生命暴露在死亡的战斗中。其中一方的战士因死亡的本能恐惧竖起白旗时,便产生主从的关系。历史启始之时,血腥之战的报酬不是食物、住家和安全,而是纯粹的声名。正因为这种战斗的目标非由生物学所决定,黑格尔踩在其中看见人类自由的曙光。(如此的概括可能会受到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驳斥,报酬往往是在于关系之中,包括对于食物和生育权的分配,这里的例子不一定是最初的)
p8 主从关系本有的此一“矛盾”,最后由法国大革命,若要再加以补足,亦由美国革命予以克服。。。。黑格尔对当代自由民主之意义的了解,跟盎格鲁-撒克逊式的了解相当不同。。。。他认为权利不是手段而是目的,真正可以满足人的不是物质的繁荣,而是自己的地位和尊严获得承认。(但是,黑格尔是否预计到了人的空前物化之后的畸形?)
p9 黑格尔主张,历史由美国独立和法国革命而走向终结,因为驱动历史过程承认斗争的愿望,在以普遍而交互的承认为特征的社会中,才获得了满足。没有其他的人类社会制度更能够满足这种愿望,所以今后根本不可能再发生历史的变化。。。。随着高度工业化来临的社会变迁,尤其是教育的普及似乎解放了一种被承认欲望;而这种需求在贫穷没有教育的人群间并不存在。
p10 因为自由政治与经济的成就大多含有不合理的承认形态,而此形态常被视为自由主义应该加以克服的对象。要让民主发挥作用,市民们必须对自己的民主制度培植出非道理可加解释的骄傲;同时要培养托克维尔所谓“协调技术”,而此技术仰赖对小共同体满怀骄傲的挚爱。这种共同体往往建基于宗教、族群性货币建构自由国家的普遍承认低一阶的承认形态上。(注意与罗尔斯的印证。以中国为例,如何来解构一个国家的普遍承认?在旧的意识形态消亡之后,以民族之名是否能够成功?)
p12 二十世纪黑格尔的伟大注释家Alexandre Kojeve以坚决的态度宣布历史的终结;因为他认为他所谓的“普遍均质的国家”--我们可以理解为自由民主--由于以普遍平等的承认取代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可以完全解决承认的问题。人在历史过程中追求的驱动往昔“历史阶段的是承认。人在历史世界中终于发现它,而且得到“完全的满足”。。。要求承认是专制政治、帝国主义或支配欲望的源泉,所以是政治的核心问题。可是,不论认知有什么黑暗面,也无法简单的从政治世界中把它清除出去。因为要求承认是勇气、公共哦精神、正义这一类政治美德的心理基础。所有的政治共同体都必须利用承认的欲望,同时也要从它的破坏作用中守护自己。如果当代立***体可以实际找出既被普遍承认又能阻止独裁者出现的准则,这种政体也许可以说是过去出现的政权中最稳定和长寿的政体。(要求承认类似于一种原力)
p13 左派对于不平等的攻击,以及右派,以杰出的尼采为代表的"men without chests"所指出的,从精英角度对于工业化社会中的人的处境的批驳。
p30 福山所讲述的拉美的民主化过程比较简单。要注意在此过程中的经济和政治过程。
p31 福山对于强国崩溃的论述是相当精辟的。
最后让这类强国崩溃的决定性弱点,若仔细分析,便是正统性的失败--亦即理想水平的危机。正统性(或正当性)并非绝对意义下的公正或正义;而是存在于人们主观认识中的相对概念。所有拥有有效行为的政治体制都会以一些正统性为其基础。独裁者常被认为是凭暴力支配,并引希特勒为例,然而并非如此。暴君可以凭暴力统治自己的孩子、父母或自己的妻子,如果他们肉体上比自己弱势的话;可是无法以同样的方式支配其他的人,如果对方是数百万人的国家更是如此。我们说希特勒这样的独裁者凭借暴力进行支配,其意是说,包括纳粹党、盖世太保和国防军在内,希特勒的支援者都能够物理性地恐吓广大的居民。然而这些支援者为何效忠希特勒?当然,并非因为希特勒能物理性地恐吓他们;终极而言,他们相信希特勒权威的正统性。安全机构本身可以借威吓进行管理,独裁者必须现在这类机构的重要地方安排相信自己权威正统性的忠心部属。即使是最低级腐败的秘密组织领袖,情形也一样。如果他的“家庭”不能以某些理由承认他的正统性,他就不会被称为“老大”。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苏格拉底解释说,就是在盗贼集团中,也必须有一套分配战利品的公正原理,同样的,在极其非法残酷的独裁统治中,正统性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p32 政权的正统性即使没有渗透到全民里,只要在与体制本身结合的菁英,尤其一手掌握政党、军队与警察等高压权力的菁英中没有开始动摇,其政权就不致于陷于危机。若要政权顺利发挥其功能,这些菁英就必须团结一致,因此所谓威权体制的正统性危机不外是菁英集团内部的危机。
p34 没有正统性的政权则常因失政而刹那间就被推翻。
p35 葡萄牙是很好的例子。。。如果当时葡萄牙没有惊人强固的市民社会--如果政党、工会、教会--不能动员广泛的大众,巩固对民主的支持,外来的帮助也将无所助益。
p40 有趣的是,福山也重点分析了极权主义,级苏联和纳粹德国。这是与十九世纪传统权主义完全不同性格的独裁政治。
p41 极权主义国家经由报导、教育和政治宣传的管理来改变个人信念与价值的结构,并借此改变苏联人自己。这种做法也及于人类最个人性最亲密的家庭关系。向斯大林警察控告父母的年轻人帕维尔-莫洛扎夫,后来长期被***赞颂为苏维埃的模范儿童。Mikhail Heller说:“当社会有系统而有方法地被粉碎时,纺织社会这块布料的各类人际关系--家庭、宗教、历史记忆、语言--都变成攻击目标。而且,格个人间的密切关系会被他人所选择、国家所承认的不同人际关系所取代。”
p42 俄国人民满足于监禁生活的住院病患,希冀分享苏维埃政权赐予的帝国雄风和超强地位这一类特别的恩惠,而自愿居于囚禁之中。(多么富有现实意义)
p47 人们也发觉在理论上没有阶级的社会中已经有新的阶级制度兴起。这就是党官僚阶级,他们跟帝政时代的官吏一样腐化,又有特权,而且更伪善。
p49 苏联市民社会透过数万新协会--政党、工会、新杂志与报纸、环保俱乐部、文学团体、教会、民族主义团体--的成立,开始脱离极权主义明确的地盘。
p50 乌兹别克共和国恶名昭彰的“棉花秘密组织”在第一书记Rashidov的领导下繁荣起来。在与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及其女儿卡利娜、女婿丘尔巴诺夫的个人关系保护下,拉西道夫才能常年控制腐败的官僚帝国。
p51 这种国家体制不能再称为极权主义,也不是像拉丁美洲独裁体制那种威权主义的另一形态。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与东欧的最好标签,可能是哈维尔所使用的“Post-totalitarian”一辞。这是指此一体制不再是一九三零年代到1940年代血腥残酷的警察国家,但仍未脱离过去极权主义的习性。极权主义在这些社会里并未强大到足以抹煞民主理念,然其正统性却成为其后民主化的桎梏。
p53 communism的权力还会存在于世界,但已非充满活力与魅力的理念。(这也是还原马克思的时机,从真正的马克思的信徒来说,这种反例只会影响理论本身的力量)
p60 在这个世纪,民主的最大敌人是以“实质民主”之名攻击此一“形式民主”。
p61 基于功利主义思想的经济自由主义,正是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所希望克服的。
p64 不能预测的领导气质和舆论的政治因素已支配着民主化过程,民主化的过程常因国家的不同而显得千差万别,也委实难怪。
p68 一七七六年(美国独立)以前的世界,一个民主国家也没有(Pericles时代的雅典并没有系统化地保护个人权利,所以没有资格成为民主)
p76 书写普遍史始于试图成为世界宗教的基督教。书写普遍史的最认真的尝试已在德国观念论的传统中诞生。伟大的哲学家康德在一七八四年所写的论文《世界公民观点的普遍史理念》中提倡普遍史的理念。这篇不足十六页的论文对往后所有要写普遍史的人来说,是必须参考的文献。
p77 此一机制不是理性,不如说是与理性相反的任性与敌意。而任性与敌意是由人之“社会性与非社会性的混杂状况”所产生,反而导引人离开人与人的全面战争,一起加入市民社会,进而倾力去振兴艺术与科学,让这些社会能够彼此竞争。换言之,竞争、虚荣和支配愿望,才是社会创造的源泉,并保证会实现那些“unborn in an Arcadian shepherd's life”的潜在能力。(注意福山在这里引用的是接近黑格尔的言论。)
p79 福山对于黑格尔的正名值得玩味,而其跳过希腊罗马的相关思想的用意不可知。在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对比中,福山实际上完成了对于其历史观的建构。
p81 意识--人类对善恶此一基本问题的思考方式,对行动的满足程度,对上帝的信仰,甚至人的世界观--因应时代而有根本的变化。而且这些观点彼此互相矛盾,可知它们大部分都是错误,或者被后来的历史举发为“虚假意识”形态。黑格尔认为,世界的伟大宗教本身也不是真理,而是从信仰者特殊的历史需求中衍生的“意识形态”。尤其基督教就是从奴隶制产生的意识形态;基督教人皆平等的主张是依循奴隶希冀解放的利益而来的。
p82 黑格尔说,人的欲望本质上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历史时期与文化中变动的。
p83 福山将黑格尔和马克思称作伟大的普遍史作者,很有意思。“其实,我们并没有发觉,黑格尔对我们的知识恩惠有多大,因为他的遗产是经由马克思交给我们的。”
p85 马克思对于黑格尔关于历史终结的社会形态的断言的改动,以及科耶夫的创造性解读黑格尔,重新指出历史已在拿破仑之后结束。
p87 欧洲共同体可以说是适于象征历史终结的组织。
p88 韦伯以绝望和悲观的眼光观看人类历史“进步”中更强化的合理主义与世俗主义,可是斩首的近代化理论却在他的思想中加入乐观的色彩,可以说是典型的美国品味。
p96 历史的变迁是从人的“社会性与非社会性之混居状态”而生,换言之,人并不是基于协调关系,是基于对立关系,而生活于社会;此一社会的可能性也可以更充分地发展下去,康德观察的正确已在此表现出来了。(罗尔斯应如何应对此种观点?也许他会回答,政治自由主义并非反对对立,而是力主于一种协调的持续的机制)
p99 “早晨去狩猎,中午钓鱼,黄昏看妞,晚餐后讨论”的社会。提议不错,不过前提是人类不会因技术毁灭。
p104 这种反技术学说大多数受到最先怀疑历史“进步”是否为善的思想家卢梭的影响。
p105 卢梭说,人要获得幸福,必须逃离近代科技所带来消费的无限扩大,及由此所生的匮乏与充足的无限反复,以夺回自然人纯真的人性。所谓“自然人”并不生活在社会中,也不比较自己和别人,更不生活在社会人为创出的恐惧、希望与期待的世界中。不如说自然人在以肌肤感受自己的存在,并在自然界中成为自然人的时候,才能得到幸福。这种人不想使用理性征服自然;自然本来就恩惠深深浓,没有必要使用理性,而且从他人孤立出来的人会觉得理性等等根本不自然。
p109 诚如近代初期马基雅维利所教诲,即使是善良国家,要以国家形态生存下去,也必须取范于邪恶国家之行动。
p120 苏联却在1920年代到1930年代明显的恐怖政治下经由农业部门的剥削完成了此一过程。
p121 列宁所指出的,资本主义将剥削输出到殖民地以谋自存,这也是经济学中对于全球化的批驳的起源之一。阿根廷经济学家普列必希(Raul Prebisch)。(实际上,这次全球化过程中的全面经济危机也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所引导的盲目的消费社会的崩溃)
p124 亚洲各国达到一定的繁荣后,所得分配就接连快速平均化。
p133 福山有很大篇幅都是经济证据,这虽然增加了说服力,但是其理论解释也可能包含很多漏洞。罗多语言说,个人所得达两千美元时,西班牙已准备好走向民主。
p141 美国的民主已成功地解决动态多民族国家中不同利益团体间的纠纷对;但这并不能保证能够同样解决其他社会所发生的冲突。(这也说明了在解决本土问题时的慎重需要)
p143 美国的种族集团没有一个拘泥于历史的共同体,所以不会生活在传统的土地上,或讲说自己的母语,而沉埋在过去国籍与主权的回忆中。(实际上,这也说明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对于历史的伸张或者压制)
p146 最先进工业国受教育的中产阶级人士喜欢自由民主甚于各种威权主义政体,即使这是事实,却也不去探寻问什么如此的原因。而且,偏袒民主显然不是从工业化过程的逻辑导出。如果从这过程的逻辑观之,完全向相反的结果走去,也不足为奇。如果一个国家的目标是经济成长,那最合适的体制不是自由民主,不是列宁式社会主义,也不是社会民主主义,而是自由经济和威权主义组合的形态,这种体制也许可以成为“官僚威权国家”,或者称为“市场取向型威权主义”。
p165 福山同样返回到了自然人的原初状态, the first man。
p170 黑格尔-科耶夫的新综合哲学家。
p171 福山将霍布斯和洛克作为自由主义的源泉,但没有提到密尔和边沁。
第一,黑格尔对自由主义的了解,层次比霍布斯和洛克更高。第二,将历史当作“承认斗争”去了解,其实不失为了解现代世界的一种易懂而又有益的方法。
p173 诚如科耶夫所解释的,只有人才可能会追求“从生物学观点来看是完全无用的东西,如奖牌、敌旗等”。人追求这些,并不在它本身的价值,而是因为别人也同样追求。
。。。黑格尔自然状态中的“第一个人”,彼此第一次相会,也跟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洛克的战争状态一样,完全是暴力的。但他没有走进社会契约或其他和平形式的市民社会,却走进支配与服从这种高度不平等的关系中。。。。这种战士精神依然留下,成为全世界贵族社会文化的核心。
p175 霍布斯伟大的政治学著作《利维坦》,就从描写那作为高度复杂化机器的人开始。。。。黑格尔对人的了解,出发点完全不同。人不是由其自然或动物的本质来决定的,而是由人性中征服并否定这种动物本质的能力决定的。人不识在霍布斯所谓不受自然拘束的形式意义上是自由的,而是在原非自然所决定的形而上学意义上是自由的。这里说的自然包含人的本性、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自然法则。(然而,这种能力是何由而生的呢?福柯对于社会机制对人的自然特性的压抑的研究和科耶夫的关系)
简言之,人有真正的“道德”选择能力,也就是说不是以功利性的大小为基准,也不是根据何种情感或本能获得胜利的结果,而是因为他能自创规则并固守不渝的天赋自由,才具备从两类行为中选择其中一类的能力。
p177 只有人,才会只为了显示不怕死,为了显示自己超乎一个复杂机器或“情感的奴隶”,换言之,为了显示自己自由及人类固有的尊严,而挺身进行血腥的战斗。(之后福山引用了现代生物学的反例)
黑格尔及其前辈康德已经注意到,近代自然科学的唯物论基础对人类自由选择的可能性所形成的威胁。。。。无论康德或黑格尔,都相信人在某些方向上完全不受物理法则制约。。。是指精神现象不能单纯地化约成物质的运动力学。对德国观念论创出此一“岛屿”的妥当性进行分析,已超出我们现阶段的能力与意图。人类自由选择的可能性,这个形而上学问题诚如卢梭所言,是“哲学的深渊”。
p179 人的自由是在超越自己的自然性与动物性存在,“亲自”创出新的自我时,才出现。象征这种自我创造过程的起点,正是寻求纯粹声名威望的死斗。
p181 注意霍布斯跟同时代思想家Filmer和Hooker的差异,霍布斯是从自然权利中推导出统治法则的始作俑者,从而颠覆了神权政治。
p184 始于霍布斯的自由主义传统,显然把欲超越动物本性的少数人,在人类最低共同情感(即自我保存)名义下,来约束他们。而且,这种情感不仅人,也是与“较低等”动物相通的共同因素。(实实际上,这也是在叙述强者们所应受到的压制)
p187 洛克及美国立宪者们对于政治体制的设计。。。。他们相信暴力死亡的恐惧和舒适的自我保存欲望都非常强烈;所以,这些激情在任何懂得利己计算的理性人心中,都已凌驾了承认的欲望。我们在直觉上觉得黑格尔为声名而战相当荒谬,原因即在于此。
p193 《理想国》篇中登场的“气魄”,即柏拉图所谓的三种动物之一,或者说,是一种关于价值或正义的判断力。
p196 哈维尔所举的青果商的例证。。。。C常强迫一般人用他们的良心去做无限琐碎的道德妥协,有时又不十分琐碎,借此“屈辱”他们。这种妥协常表现为在店铺窗前贴标语,或在控告国家所不喜欢的朋辈诉状上署名。。。
p197 哈维尔指责C,不是因为C的经济;相反地,C在比布尔乔亚自由主义更彻底的方式下扩大灵魂的欲望部分,附上浮士德式的交换条件:在道德价值中逼迫人们妥协,才提供物质的富庶。而且,经由这种交易,体制的牺牲者变为体制的拥护者,体制本身却在与想参与的国民意向毫不相干的状况下独自发展下去。
p200 红脸颊的野兽 如果上帝的意志是要“这次战争”持续到奴隶两百五十年没有报酬的劳苦所积累的财富消失,持续到鞭打的每一滴血都由剑击流出的血来偿还,那就像三千年前所说,现在仍然可以适用:“主的审判是真理,而且悉数正确。” --林肯,第二任总统就职演说(有趣的是,罗尔斯同样引用这段演说。可能汉语文本里很长时间以来没有能与之相比的演说)
p204 经济现代化进展中的国家,因为经济成长本身引起新的期待和要求,所以在政治上最不安定。他们不是与自己国家的传统社会,而是与富裕国家比较自己的处境,结果愈发激起愤怒之情。有(如果国内的贫富分化持续,恐怕也会导致这种结果。因为新的一代不像过去的一代,他们不会去与历史和传统的生活水平比较)”
p209 欲望人,经纪人,真正的“布尔乔亚”,内心都奔向“损益计算”,不断地让他们扎根在“体制内”。只有“气魄”的人、愤怒的人,才不愿意失去自己的尊严和同胞的尊严。
p212 注意这一章对于“气魄”的分析,与阿伦特和罗尔斯的相关论述比照。古希腊的“驯服欲望”的主张。
p214 马基雅维利不像往昔的柏拉图,致力于教育有“气魄”的君主和守护阶级,而是想以“气魄”制“气魄”。采取混合共和制,可以保证某种程度的自由,因为在这制度中,君主与少数贵族有“气魄”的野心、与人民有“气魄”的独立欲望,两者维持均衡。马基雅维利所说的混合共和政体,正是美国宪法中所熟悉的三权分立的版本。
p219 现代社会今后也许将由C.S.Lewis所说的,是“没有胸膛的人”所组成;这种人只有欲望和理性,却缺乏骄傲的自我主张。这种自我主张在以前充满了人性的核心。“胸膛”是让人成为人:“若遵从知识,人只是灵魂;若遵从欲念,人只是动物。”
p224 这也是主人的悲剧。他为获取奴隶的肯定而以生命为赌注,而这些奴隶却没有足以让主人肯定的价值。
p226 因此,奴隶更接近哲学家。在他实际享受自由之前,必须抽象地思考自由。他在实际居住在自由社会之前,不得不为自己创造自由社会的原理。所以,奴隶意识高过主人意识;因为他已达到更深的自我意识,亦即对自己和自己情境的深邃洞察。
p228 对基督教牧师金来说,人的尊严不在人的理性和聪慧中,而是在人格中,也就是在道德特质、分辨善恶的能力中。
o247 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带来的损害可以说是非常明显的。
p250 托克维尔论述说,民主最能发挥功能者,并不是依上意下达,即中央***是从无数的地方自由体和民间团体中自然产生的,而这些地方自治团体为自由与自治扮演了学校的角色。
p278 亚洲的新威权主义。。。其专职支配也许会采取服从帝国的形式,即要求人们服从更大的权威,向一系列严格的社会规范整齐划一地趋近。亚洲新威权主义所展示的服从帝国也许会产生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但对大多数市民而言,这乃是指幼年时代的延长,以致不能完全满足“气魄。”
p279 在现代世界里,我们亲眼目睹了的双重现象:普遍而均质的国家获得胜利,不同的民族也长存下去。一方面,近代经济和科技,还有合理认知已普及而成为世界上政治体制中唯一的正统原理,人类的同质化才不断增进;另一方面,到处发生反抗这种同质化的行为,而且也会有文化认同--至少是次政治水平--的再主张,以强化存在于人民与国家之间的障碍。。。国家间意识形态的差异即使逐渐退为背景,国与国的差异在文化和经济领域有所变动,依然会保留下来。
p280 同样培育出国际关系的悲观主义。国际关系的悲观主义在某一意义上比内政的悲观主义远为彻底。因为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理论主流在过去一个世纪里,跟历史和历史变迁奋战过;反之,国际关系论的研究者仿佛历史不存在似地。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环境的其他所有层面的宗教、家庭、经济组织、政治正统性概念,不管其如何展开历史的进化,国际关系一直都认同自己:“战争永恒不变”。
p281 现实主义真正的创始者是马基雅维利。她认为,不必根据哲学家所谓应该如何生活的幻想,而是人必须从如何实际生活这个层面去确认自己的位置。(实际上,马基雅维利剥离了伦理判断,或者说,他至少承认了道德的多元,即将历史重新带入多神时代)
p283 二次大战后,权力的二极分配,可以说是欧洲一九四五年以来保持长达半世纪史无前例之和平的理由之一。(而欧盟的发展,则是力图在欧洲实现永久的和平,乃至为后世创建比美国难度更大的共同体建构样本)
p284 第一个规则是:国际不安定的问题最后须经由维持反潜在敌人的均势才得以解决。国际政治领域中的真正货币是军事力量。。。。第二个教训是:友邦和敌国必须以国力作为选择基准,而不是以对方的意识形态或体制内在性可靠为基准。。。。拿破仑挫败后,奥地利外交部长梅特涅所领导的反法同盟拒绝瓜分法国或叫法国割让领土,因为欧洲需要法国作为对抗将来威胁欧洲和平的力量。(这种考量在俾斯麦那里表现的尤其突出)。。。第三个教训是推测外国威胁时,政治家应该更仔细检讨对方的军事能力,而非对方的意图。。。。现实主义理论一系列的最后教训,是外交政策必须排除道德主义的有关观念。(基辛格)
p287 基辛格在就读哈佛大学所写论康德的优等奖得奖论文中,就批判了康德的历史进步观,而接受了一种远近法的观点,从当时看来,这观点接近一种虚无主义,也就是上帝并不存在,甚至类似黑格尔普遍史的世俗机制也不存在;黑格尔普遍史可以在事件之流中给予意义。其实,历史是国际间混沌不断的一系列斗争,在此自由主义并未特别占有特权地位。
p288 福山准备开始的对于现实主义者的征讨,其实也是他后来与小布什身边的新保守主义者决裂的原因。
p290 国家有如伟大气魄的个人。不过,是否我们一直忽视了那些失败的国家?那些臣服的国家可能缺乏研究。不过汉语历史倒是有很多例证,恐怕对于弱者的研究同样重要。
p297 今日,我们的同情心不仅包括下层阶级的,甚至及于高等动物。
p302 在这两者之间,“气魄”可以采取民族主义(nationalism)形态。民族主义显然与本世纪的战争具有深密的关系,它在东欧和苏联的复活会威胁后C时代欧洲的和平。(民族主义是相当危险的)
p306 阶级、血缘、部落、教派这类较老旧的社会区分,已在需要一贯的劳动流动性的压力下逐渐衰落,只有共同语言和以此为基础的文化,成为人们主要的社会相关形态。总之,民族主义大体是工业化及伴随它而来的民主与平等意识形态的产物。
p306 近代民族主义的国家(nation)是建立在以前就存在的“自然”语言区分。不过,它们也是民族主义者人为建立的,这些民族主义者可自由界定谁或如何建构语言或国家到某种程度。(而这也恰是安德森等在后现代理论掩盖下的建构行为,当然,其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光彩而言,只是其采用了比较巧妙的说服形式而已)
p313 中国的民族主义可能是最为危险的一股力量。
p319 合法支配的民主国际联盟此一构想在康德著名的论文《永远的和平》(Perpetual Peace)和《普遍史理念》(Idea for a Universal History)中已经有所提示。。。。康德国际关系方面的著作已成为现代自由国际主义(liberal Internationalism)的知识基础。
p325 在正确意义的历史中,人(“阶级”)为争取承认而相互战斗,并且借由工作与自然战斗。马克思把这种历史称为“必然王国”(Reich der Notwendigkeit)。而超越者领域之处有“自由王国”(Reich der Freiheit);人在此(无条件互相认可)不再争执,并且只进行最低限度的工作。 ---科耶夫《黑格尔导读》
p329 这金字塔的中央部分可以收容相当多的人,而且因为社会流动性很高,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中产阶级取向,认为自己是其中一员,至少是潜在的一员。中产阶级社会今后在某些方面仍会是高度的不平等,但不平等的因素越来越源于天生能力的差距以及经济需求所产生的分工和文化。
p338 我们已被现代的相对主义留置于知识的窄巷中,所以不会向两面夹击展开强固的反击,也无能保卫传统所了解的自由权利。
p340 另一种更深刻的批判,则是尼采所提出的。尼采的思想虽然不曾像马克思主义那样落实于大众运动与政党中,他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方向所提起的问题,现在却依然未获解决,而且纵然最后的政权从地面上消失以后,也未必能解决。
p346 没有牧羊人,只有一群畜类!每个人的需要都相同,每个人都相同。觉得不同的,都要主动进精神病院。
p348 极其准确的描画
在历史的起点上,奴隶基于本能上的畏怯,不愿意在血腥之战中冒生命危险。历史终结点上的最后一个人,则发现历史充满了无意义的战争,在其中,人们分成基督教徒与伊斯兰教徒、基督新教与天主教或德国人与法国人,并互相而战斗,因此这最后的人不会做出为了某种大义而赌上生命的愚昧行为。效忠精神驱使人们采取自我牺牲的勇敢行动,拼死一搏,但这种效忠精神由其后的历史证明,只是愚昧的偏见。接受现代教育的人满足于坐在家里,庆幸自己心胸开阔,没有狂热的偏执。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论及现代人说:“因此你们说:‘我们是完全真实的,没有信仰和迷信。’于是,你们挺起胸膛--但是,啊,那是空洞的胸膛!”
p351 巴斯卡
p354 (实际上,尼采,克尔凯郭尔卡夫卡的作品是对最后的人的很好的诠释,也许这个断言言之过早,新的神性将如大树一般破土而出)
p360 Alcibiades的认知欲望摧毁了雅典。福山通过自由主义社会中的内生活动来为人类的激情寻找落脚点,而这实际上还原到了“工作(劳作)”之上。
p362 体育作为重要的排泄口。(注意后结构主义对欲望的研究)
p363 科耶夫对日本在类似历史终结状态下的形式艺术发展的描述,是打开日本民族心理的钥匙。
p374 为战而战与一九六八。人群结合为一的欲望与狂热,如同来自上帝的预言。
p378 尼采的相对主义跟他的后继者海德格尔一样,砍倒了支撑西欧自由民主的一切哲学支柱,代之以权力和支配的学说。(这与龙树的角色十分相似)
p384 在经过了漫长的思想史梳理之后,福山最后和罗尔斯到达了同样一点。
p392 我同时也遗憾于人类灵魂的伟大之处已在消逝之中。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8:02:24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5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