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亮剑《军人之死》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02:13
  • 100

看完《亮剑》这本书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看到最后的确已经是泪流满面了。不得不承认这是本好书,最起码是本让人感动的书。“面对强大的敌人,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看完《亮剑》,军人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的明朗化了。如果说以前提到军人,我会说:“我尊敬他们是因为他们的铮铮铁骨和永不服输的精神”,那么现在当我再次说这翻话的时候,对于军人这个词可能更多了份理解,心里的那分敬重更加有血有肉了。

很难想像《亮剑》的作者居然不是一位军人,竟有如此明锐的眼光穿透历史来把握军人的形象,最真实展现军人血染的风采。在接受《中国青年报》的采访时,他说他是在还原真实的历史,真实的战争,最真实的剖析军人。没有豪言壮语,最平民化的英雄。“读者朋友,咱老百姓看书,没别的要求,故事好看就行,我也是这么想,我写的故事,要能够得到您的认可,我就知足了。”很朴实的话,但是他成功了,《亮剑》也成功了。

看完〈亮剑〉,感动之余,也有很多的悲哀。最的结局是赵刚自杀了,李云龙也自杀了。我不喜欢这样的一个结局,也不欣赏一个军人用这样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许作者是为了揭露一个残酷的现实,想要痛斥那个非人的年代,但这样的一个结局的确让读者无奈,让赵刚无奈,也让李云龙无奈。因为李云龙本人也不欣赏这种死法,他觉得“一个军人最好的归宿是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可是他没有机会选择这种死法,他想过效仿苏联元帅叶戈罗反抗到底,可是他没有勇气将枪口对准老百姓。一个军人之死,最大的悲哀可能就在于他们不能死在战场上,不是因为杀敌而死。在得知赵刚的死讯时,李云龙感叹“这现实太残酷了,几十年的血与火中建立的生死情谊啊,就这么一下子,人就没了,没倒在敌人的枪下,赵刚却自己杀死了自己,而逼死他的人,竟然都是他的战友。”这让我想起了〈白鹿原〉中的白灵,一个女军人,她义无返顾的投身革命,为革命作出了不少的贡献,对于革命的叛徒,她痛恨之极。她知道投身革命,总有可能会有一死。她想过千百条死法,被敌人用枪打死,被敌人丢在井里淹死……,可是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竟会死在自己人手里,在雪地中被当作叛徒埋了三天三夜。

讽刺,绝妙的讽刺,现实跟李云龙,赵刚,白灵这样的军人开了一个天大玩笑。他们为之奋斗的是要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一个人与人能够和谐相处的社会。他们的战友,那些军人为了共同的理想倒在了战场上,而他们却成了社会政治的牺牲品。他们所建立的这个社会让他们走投无路,而这些竟然只是一个或那么几个人的错误的几句话造成的结果。

我想,对于一个军人来讲,他们个人是很难有对与错的,对与错的或许只是政治而已。这也许一个军人最大的悲哀,左右他们生死的不是战争而是政治,还有自我的选择。“忠”是一个军人最美好的品质,但如果你忠于了“错”的,那么这种“忠”是愚忠,一个军人的死也毫无价值可言。

生或者死,“死亡也是一种抗争,一个有尊严的声明,失去了尊严,生命难道还有价值吗?”最后他们依然的选择了死,为他们的理想和尊严作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