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真实的张爱玲在这里》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01:32
  • 60





我曾有一种印象,觉得张爱玲以及她的家人都怪诞、不近人情,这种印象的来源,最大的论据恐怕是张爱玲在《私语》里所写的、被父亲打、软禁的情节。相信很多读者与我相类,在论坛上,我经常读到将张爱玲家人妖魔化的言论。但又因为张爱及其家人如此怪诞,所以我们就不会以常理察之、论之,于是倒也形成了另一种宽容。但这种宽容是有距离感、有优越感的宽容,是没有耐心的、带了误解的宽容。



在这种情况下,读到闫红的新书《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我的感觉是,在我头脑里摧枯拉朽。闫红的笔法很像剥洋葱式,一个个人物的故事和心事像洋葱瓣一片片剥下,时不时地,你不可能不被大大地呛一下的,几乎要呛出眼泪。



我读到了那个“荒唐”的父亲,张志沂的前世今生。闫红指出他和张爱玲之间的矛盾,是因他是旧式才子,张爱玲则是新时代的推崇者,在感情的层面上,他俩未必没有交融之处:“他是她最初的知音,认真阅读她的所有文字,……也许,张志沂心灵深处没把这个女儿“小”看,他知道她什么都懂,心情好的时候,他愿意和她谈谈亲戚家的笑话,休要轻看这一举动,进行这种沟通,是相信对方对人情世故,达到和自己同样的层次。……他们也曾经是那样亲密,那样的默契。”



正因为他在张爱玲身上倾注了比较多的感情,而张爱玲却一心向着母亲——他的前妻黄素琼,张志沂认为自己被他们抛弃了:“张志沂对于黄素琼的感情是如此复杂,每时每刻都不相同,恨中有爱,爱中生恨,……比如这个早晨,他的心情没那么好,再想起这个女人,就是一个尖锐的盛气凌人的影像,一意投奔过去的张爱玲,也跟着变得可恶起来,他的暴怒的另一面,是被伤害的感觉”。



一直以来都没有听到谁、包括张爱玲自己提出她父亲是爱她的,张爱玲自己没有提过,是因为张爱玲不爱作肤浅直白的表达,她的心思在文字之后千转百合,要有一种别样的敏锐、细致、耐心和真诚,才得以读出她的微妙曲折。张爱玲的堂弟在报上读到此文后,特地来电向闫红致谢,说“谢谢你为我十一叔说了句公道话,我看过的关于十一叔的文字里,没有谁提到他是爱张爱玲的,谢谢你看出这一点。”



然而闫红对解读对象的理解,并不是在为对方“开解”。她愿意作最耐心的体察,但一点也不打算粉饰出令人感动的情感故事。恰恰相反,她在指出那种花花架子后面的虚伪可笑时,简直是无情的,比如写胡兰成一章,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看多了胡大才子的文字,也形成了一个习惯,透过表面的花哨,从字缝里解读真相。”她尖锐而不失俏皮风趣地刻画了胡兰成的轻薄形象,同时也借此破译出张爱玲的爱情密码,有时简直真实到过分的地步,比如她指出张爱玲恋爱时说的某些话,大有芙蓉姐姐之风。



拿张爱玲比芙蓉姐姐,张迷我简直要指责大不敬了,然而闫红耐心地继续解释:“芙蓉姐姐所以成为热点,很大程度因为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芙蓉姐姐,区别只在于,芙蓉姐姐让心里话见了天日,而大多数人放在心里,最多在最亲近的人面前猖狂一下,张爱玲对胡兰成这么说,可见她对他不设防。”然后,又很不厚道地说:“她高估了这个男人的德行,却低估了这个男人的记忆力,她不知道,很多年后,她所说的这些将作为呈堂证供,出现在白纸黑字之间,曾经那样孤傲的她,变成人们茶余饭后消愁破闷的谈资。”



这样说张爱玲,张迷该是什么感觉呢?我觉得,脸上的表情,多少有点啼笑皆非,内心却是叹服的。张爱玲自己,是一个最重“真实”的人,在这点,她也是主张不留情面的,假如她看到另一位解读者,对自己如此准确地、中肯地“不留情面”,她或许会深感是一件幸事吧。



我觉得闫红对张爱玲的态度,不是粉丝对偶像的态度,也不是读者对作者的态度,甚至也不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态度。而是一种,朋友对朋友的态度,或者说,知己的态度。这种态度作为解读者,不用说是极为珍贵的,但又很难作到。我们都隔着文字去读一个人,很多读者,便惯于拉出距离,读到的感受,用闫红自己的某个比喻便是:如水珠之于荷叶,晶莹地滴滴旋转着,很漂亮,却与荷叶本身隔了一层。



而闫红的解读不是如此的,她与她所写的人物的情感打成一片。我想,这本书之所以令我有摧枯拉朽的感受,是因为它不落人云亦云的窠臼,因为作者所作的思考和体察是她“自己的”,她把她的写作对象在内心还原成一个真实的人,把对方的种种情状和故事将心比心地在内心里过一遍,这“过一遍”,便是以一种真实,遇到了另一种真实。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