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实验室里,面前堆放着一排排厚重的原文专业教材和一摞摞国际学术期刊。就在这科学的海洋之中,我埋下头,独自体味着"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般的素静。
今天有些许不同,一本轻小雅致的书摊开在了我的桌上。一页一页一页……当高深的科学看起来是美的,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所谓的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曾经常常用大鼠做药物成瘾实验,而现在我终于了解了老鼠和***的不解之缘;我热衷公益活动,而现在我终于发现原来这样会给自己和别人都带来幸福;我曾经研究过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而现在我终于知道了推行"黄金水稻"所遭遇的困境……
从6岁上学到现在,我已经读了18年的书了,科学早已成为了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级越来越高,阅读的书籍越来越专业,我和朋友同学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少。独自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看文献,早已成为了习惯。偶尔和博士同学们聚在一起聊聊天,研究课题就是我们的主要谈资。但是谁也不会奢望能完全搞明白对方的研究项目。学术报告和文献阅读是我们学术交流的主要形式,通常我们会根据自己的领域各取所需,而别的研究若非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上的,就往往仅限于对标题的匆匆一瞥。博士,绝非"博学之士",而是孤独的专业人士。
科学是美丽的,但是这种美丽又有几人能懂?当你激情洋溢地向别人讲述生物进化的有趣,讲述实验设计的高妙,又有几人会对你心有戚戚焉?渐渐地,博士们开始淡出社会,成为偏居一隅的隐士。不仅很少参加社会活动,而且在参加时也往往沉默。
原来科学可以更美的。科普就是一种分享科学之美,传播科学之美的方式。博士们可以不再沉默,用通俗的语言向更多人展示你所挚爱的科学,同时也尽情欣赏其他领域的科学之美。
这是一本科普书,但是与《十万个为什么》不同,它所传达给读者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退行性关节炎和我的爸爸》流露出的是女儿对父亲深深的爱,《手记的新功能——爆米花》中包含的是理性的思考方式,《美好的知识》表达的是科学文艺者独特的生活情趣,《为脖子干杯》蕴藏着科学工作者乐观的生活态度……科普,并不仅是科学家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工具,它也是一种文化载体。传播者可以是专业科学工作者,可以是科学爱好者,也可以是具有真情实感,喜欢分享,喜欢思考的普通人,而受众可以是少年儿童,可以是科学工作者,也可以是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普通人。从这个角度来说,科普所适用的人群应该是相当广泛的。而科学,也可以作为一种时尚,在社会上流行起来。
新年了,在觥筹交错之中,在谈笑风生之中,说到"专业尿管",你就可以挺身而出,口若悬河地大讲一段膀胱的进化史,引来无数帅哥美女的瞩目——博学人士啊!
个人简介:陈振夏,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分子进化专业。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8:01:31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5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