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奇怪问题】
小时候总有些奇怪的问题。经常想着为什么我们会有想法,为什么“我”的思想会存在这个世上?如果我死了,在这个世上消失了,那么之后还会有“我”再次回到这个世上吗?或者“我”再次在另外一个身躯存在,而我能否感觉到它?兴许“我”在很久之前就存在过的,要不我怎么会有时会有像是在4、50年代活过的奇怪的感觉?为什么“我”要在这个身躯存在,而不在那个身躯存在?而那个身躯里面也会有“我”吗?为什么我能看见“我”的存在,独立于身体?我还经常奇怪地靠在父母身上,因为不是说有什么心灵感应吗?我是由他们结合出来的,只要我触碰他们,我不说话,他们能否感应到我的所想?哈,有时还真的灵验了父母真的知道我此刻在想什么。那时还真的惊奇和高兴。
我所看见的,会不会在我看不见的时候消失?故此,我还经常在转过身去,立刻又转回头,可是我发现它们并没有消失,还是在那里,随之会有点小失望,会不会是没有做到同时?即使我立刻转身也只是1、2秒的时间,而它们又在我转身的时候立刻变回原来的样子。于是我屡次实验,但是屡次“失败”。现在想起来,当时可爱又好笑。
也总是怀疑人们是否带着面具,我总是想要看到他们的“我”,是否在我看不见的时候,他们的面具就消失了。而“我”也就在我看不见的时候出现?
我也想知道其他小朋友会不会也和“我”想的一样。
总之,小时候的我的精神生活就在这些奇怪的问题中渡过,无论是一个人还是在人群中,我总是沉浸在它们之中,它们就像一个未知的黑洞,深深地吸引着我。而我并不感到害怕,反而是自娱自乐。
【初入黑洞里的光】
到高中的时,接触到一门学科叫哲学。马克思哲学,那时明确了什么叫物质,什么叫意识,什么是主观,什么是客观等。那时便醉心于哲学中去了,把小时候和在这之前的一些经历和想法对号入座,逐渐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而这个未知的黑洞终于有了一点光。
那时的我在别人忙于学习数理化的时候沉浸在对哲学的探讨和小我的小情绪当中。在这条路上对我影响深刻的有《苏菲的世界》《中国哲学简史》还有我高中三年来一直阅读的《读者》。周国平、余秋雨、克里希那穆提还有圣经的故事和希腊神话和唐卡。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
之后,我开始阅读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少女杜德拉》并有段时间对自己所做的梦进行了记录。
阅读圣经金刚经,但不信教,只是保持一种观望的心态。
终于遇到《少有人走的路》的时候,给我心灵上和精神上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把那个自己***裸地用文字表达在纸上。把过去已有的价值观已有的外界施与的准则,被束缚的自己,用第三人的眼光去审视,怀疑和批判。
但是那时只是做了抛弃的工作。并没有去允许它和接受它。
心智的成熟是一件艰难和巨大的工作。
【遇见未知的自己】
08年初,开始学习了冥想,和用腹部呼吸。当我在阅读《遇见未知的自己》看到这些节章的时候,像是遇到了知己。是啊,当冥想的时候真的很真切地感受到真切的自己,是连结真我和身体的最好方法。而用腹部呼吸嘛,那可是很好的减肥的方法哦。嘻嘻。
但是,书中说的在公车上也可以冥想,我觉得还是不要得好,我试过,结果是要付出被偷东西的代价,哈。
08年中,很感谢熊,还有其他3位同学。开始学习塔罗牌。感恩。对自己个人的星盘也开始逐渐了解,知道自己的特质和要做的功课。
08年末,有幸阅读到了《遇见未知的自己》。很感动。看到了许多似曾相识的道理,但是作者用了一个故事,把这些主要的修行理念说给我们听了。结构清晰,主人公就像我们平常有其缺点和优点,但是作者告诉我们的是,亲爱的,不要怕,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而那个真正的自己就生命的源头就在这层层的同心圆中心。如何去抵达这个源头,作者深入浅出地让主人公去探索,去层层地拨开这个同心圆,抵达中心。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在老人那封信上也道出了作者的初衷: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是的。这本书是我送给自己的一份美好的礼物。
开始学占星,学生命灵数,开始灵修,给自己列出一些书单,开始应用作者分享给我们的方法,去遇见那个未知的自己。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8:00:55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5471.html
上一篇
空的空间《翻译问题》
下一篇
暮色《暮光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