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小说地图《现实主义的泛滥》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7:55:06
  • 59

也许,连《小说地图》一书的作者郑树森自己都没有想到过,他这部以现实主义为关键词勾勒二十世纪小说概况的著作,使用“地图”作为书名,是那么切乎题旨。这个在文化批评界炙手可热的词汇其实是现实主义最好的隐喻之一,地图应该是所有现实、写实、新现实乃至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们景仰以及模仿的对象,它是真实状况的编码,由于地球均匀的表层,地无巨细,只要在绘制者的意图之中,皆可以用符号与文字在纸张上表述得清清楚楚。

尽管现实主义的提法在我们的教育与文学评价体制中已渐渐褪色,那种图解与标签式的做法对这个词语的伤害则远远没有结束:“现实主义”而非现实主义,业已成为我们文学鉴赏与创作中的特殊经验,不管是刻意反对,还是无心沉淀,都不可避免地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但《小说地图》的作者一直栖身在海外的科研机构,他关于现实主义的理解因而可以与我们内中的创伤没有干系。在作者绘制的地图上,现实主义犹是二十世纪这个五色炫目五音鼓噪的时代里的文学基调,尽管我们在之前的印象中,各种统名为现代主义的思潮竞相登场,难以归约。本书揭示了,那些以铺写心理活动,以及描述意识之流的小说,是如何从此前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主流中生长而脱胎出来的;那些被目之为奇幻、被之为魔幻、被标举为幻想的小说,拥有怎样的现实之根;以及二十世纪的现实主义有着哪些明确的变奏,哪些可以提纲挈领的特征。

毫无疑问,把二十世纪纳入现实主义的疆域之中,不能不说作者诚实而且有勇气。即而在这个意义上,本书可以成为一部不错的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导读书籍。但是,出于经验中的过敏,我们也可以这样怀疑:若如郑树森先生所述,把卡夫卡、博尔赫斯以及卡尔维诺的线条都编织进现实主义的脉络,那么现实主义岂不是一个无所不包的超级大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试问还有何种文学是非现实主义的呢?在书中,唯一可能被驱逐的是科幻小说以及反乌托邦小说——作者对这两类并没有截然分别——作者在界线的问题上其实是含糊其词的,比照魔幻主义与幻想作品,拒绝科幻小说的逻辑可以道破作者所设“现实主义”的内在语义:所谓现实,实与时间相关。所有过去者皆为现实,即使是过去的想象;那么,现实其实就是经验。而有没有文学作品天生仙品,不带一丝一毫烟火气,与经验毫无干涉?即使科幻小说也不可能,而至于反乌托邦小说,个中优秀作品基本上是从反面与现实丝丝入扣,换言之它们只是我们翻转之后的镜像而已。如果“现实主义”一词是经验主义,是作者的印象派、感觉派,不是现实主义的术语,那它面对文学现象还有效么?

2006

晒酒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