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中洛辛郡的心脏《写写司格特》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7:53:00
  • 67

18世纪的苏格兰,英杰荟萃大卫休谟,亚当斯密,还有造蒸汽机的瓦特,有标题党夸张的说,苏格兰启蒙运动创造了现代社会。随便扯扯,跟主题没有关系。

在爱丁堡出生的苏格兰人司各特,从小听长辈传颂高地苏格兰人的民间故事,比如吉布森主演的勇敢的心之类的-.-。但当他成为一个奋发有为的青年时,理性之光的启蒙时代随时光流散,海峡对岸的法国的革命闹得轰轰烈烈。但英伦本土,已不再有豪侠志士的舞台。国王上断头台,克伦威尔叱咤风云,圆颅党与保皇党大战于荒原,早成了百年前的旧事。苏格兰人为拥立詹姆斯三世而暴动也就1745年的过去。

时代没有给司各特策马为荣誉而战的机会,于是狂热的浪漫主义诗人去了希腊;也没有给他追随先哲教化人心的氛围,于是托马斯.卡莱尔做起了预言家。

司各特早年收集苏格兰的民谣,并以诗歌成名,但他不久便转行专心从事小说创作,据说是他觉得自己不可能超过同时代的天才拜伦。于是,西方历史小说之父诞生了。

我从图书馆翻出这本书泛黄的旧书时,琢磨着,可能有十多年没人借这本书了吧。这几天看了司格特的两本小说,这本爱丁堡监狱,和另一本 皇家猎宫,那本书豆瓣上居然查不到。

小说翻译于五十年代,译者把苏格兰土语用北方方言替换,以求达到类似的效果。小说里的称谓是老爷,少东家,好汉子。文白夹杂的风格读来有些晦涩,却正切合十八世纪小说给人的疏异感。我试图翻看过小说的英文原版,基本看不下去,开着金山词霸,一个句子里都有三、四个单词找不到。

该怎样形容司格特的小说呢18世纪的小说,不玩太多的技巧,也不像十九世纪的小说那末充满道德使命感,只求安安稳稳的讲好一个皆大欢喜的故事,并对读者有一定的教益。只是小说中的对话充满了俚语,宗教,时事的典故。

英国人的冷静审慎,使小说一直沿着预定的情节前进,人物不会失控。矛盾总会顺利成章的解决。

拿爱丁堡监狱来说,开头的所谓大暴乱,不过是一群人把一名本应该判处死刑而被死缓的家伙绞死,不打砸抢,不伤及无辜。一件窦娥般的冤情,以国王的特赦解决。(好莱坞后来也沿袭了这一套路)

拿皇家猎宫来说,男主人公纠结不已,拼着性命帮詹姆斯二世逃难,

最后克伦威尔直接宽大为怀,全不计较。

难怪小说的前言结语里,译者总难免批判一下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两面性。

(睡觉,以后再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