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饮食杂俎中国古人怎么这么会吃啊?流着口水看完《饮食杂俎》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7:51:06
  • 56

这本书其实一般,从当当网上定的时候没想到会是一本学术论文集,而且各篇之间重复的内容颇多,真是浪费了一个大好书名。

仔细读将下来,口水流了一地。俺们中国古人真是会吃啊,让我辈饕餮捶胸顿足也追赶不上,即使现在的烹调工艺更加多样化,但那么原生态、未受污染的原材料(俺偏偏不说那个恶俗的“食材”二字)现在到哪里去找啊?何况好些东西现在已经变成保护动物了,正在动物园或者水族馆里养尊处优呢,把它们弄到锅里去?想都别想吧。

前两年《三联生活周刊》长篇累牍做了一个报道,是关于长江流域的鲥鱼和刀鱼的,说是味道如何如何绝美,可惜野生的以及正宗的被俺们吃光光了,基本已经灭绝了。瞧瞧这本书里对江南一带名菜的记述吧,这两种鱼也就算得上是普普通通罢了,菜谱里经常露面,估计确实好吃,但根本算不上珍贵。呵呵,今天俺看来,鲥鱼不用剐鳞直接下锅蒸,鱼鳞化作小小的油珠,还是让人无限神往的。古人可真是有口福啊,但口幅也确实张得不小,上天入海,无所不吃,无所不吃到极致,居然能把种群庞大的东西活生生吃成保护动物,也确实算是壮举。不知标榜食不厌精的袁枚等人,会不会料到那些好吃的玩意终有被吃光的一天?很好奇。

对中国古代美食的了解,以前基本只限于宋代,这本书里对宋代美食倒没有太多阐述,有点失望。曾经俺读了《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同样大流口水,还专门跑到开封夜市,想去寻找声名显赫的汴京夜市晓市。却没想到人很多,但全无特色,尽是全国各地都有的铁板烧羊肉串之类,真是眼泪涟涟地,为什么古人写出来的夜市就那么又热闹又丰富,还有品位呢?文人之笔不可全信,看了文字再去想像和现场亲眼目睹差距是很大的,今天的开封夜市要是有高人写出来也同样会让人亢奋吧。当然,北宋的汴京,是中国古代经济和市民社会发展的最高峰。今天已经逐渐边缘化的开封小城,可能早就成为“汴京”这个显赫名字若有若无的旁注,旧日的繁华奢靡只能最大程度地映衬出今日的落寂。当然,我其实很喜欢开封这个淡定的城市,喜欢古老的朱仙镇,尤其是跟洛阳比较起来的时候,此处不表。

以前想像周代的同志们过着茹毛饮血的朴实生活,读了这本书,却惊讶地发现原来他们吃得岗岗地,怪不得能很快进化到思想上“百家”行为上“争雄”呢。《周礼》、《礼记》里记载了“周代八珍”,据说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名菜了,菜名上看不出来怎么个做法,还有几个字俺不认识。记录一下作者对其中一道菜的介绍吧,太复杂了,但应该相当好吃:

“炮豚:取一只乳猪,治净、剖腹,去内脏,洗尽,塞满枣子,再用草帘包裹,帘上抹一层湿粘土。上火烧烤,至粘土干了,离火,擎开泥壳,去除草帘,将手在水中浸湿,在乳猪身上擦,除去表皮的一层薄膜。再取稻粉调成糊状,涂在猪身上,下锅油炸,锅中之油一定要淹没乳猪。炸到一定程度,将乳猪取出,切成片,加香料铺在小鼎中,小鼎要安放在大镬中,镬中的开水不能漫进小鼎中,就这样隔水用火炖三天三夜而成。然后用醯、梅酱调和食用。”

这道菜可是大镬小鼎的派头,周天子众诸侯才消费得起,但为什么让我想到的是叫化鸡、炸酥肉、酥肉汤等丐帮群众伙食的做法呢?另外,我还比较疑惑,难道梅子不是酸的吗,为什么还用醋(醯)呢,看来当年的调味品还比起现在来还是稍逊一筹啊,终于平衡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