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青铜神灯的诅咒《导读》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7:51:03
  • 81

在多姿多彩的不可能犯罪推理小说中,“人间蒸发”可谓颇引人注目的一个类型。密室案件多半让凶手从密闭空间内消失;而“人间蒸发”则更加玄妙,径直让受害人在封闭环境里不翼而飞、生死未卜。如果说这种推理小说好比舞台上的一场“大变活人”,那么作者自然就堪称于众目睽睽下导演这幕奇景的魔术师了。

在卡尔前后,不少推理作家均有涉足该类型小说的创作。1892年,H•格林霍克•史密斯的短篇《罗杰•卡博案件》,描述一个人从山路上消失随后却陈尸他处的案情。美国推理小说教母安娜•凯瑟琳•格林于1894年发表的《亨德小姐:不可思议的谜团》是最早的不可能犯罪长篇之一,故事核心是一个女人的离奇消失——同样的题材必然会让希区柯克的拥趸们念叨起那部《车轮滚滚》,它改编于埃塞尔•琳娜•怀特的《小姐不见了》(1936年),巧妙融合了古典诡计和心理悬疑。1933年那部谜团为人从游泳池消失的《龙之杀人事件》,对当时创作力已大不如前的S•S•范达因来说,算得上是晚期作品中相对引人注目的亮点(虽然其解答并不出色)。1949年,克莱顿•劳森的短篇《人间蒸发》以极高妙的技巧,玩了一次从被监视的电话亭中消失的戏法,将不可能消失类型的作品推到巅峰,乃至后来人们总爱用这个书名来概括这一类小说。

在更多的作品里,不可能消失的主体从人拓展到物。1908年雅克•福翠尔的《幻影汽车》、以及乔尔•汤斯利•罗杰斯1946年的《红色右手》都公然令一辆汽车消失于一段两头均有人看守的公路上。埃勒里•奎因更为大胆,先是在《上帝之灯》中凭空搬走一座房子,继而在《七月的雪球》中从空气里蒸发了一列火车。爱掉书袋的埃德蒙•克里斯平不甘示弱,1948年他在《玩具店不见了》的开头让一间活生生的玩具店一夜之间无影无踪。古典推理最后一位大师爱德华•霍克笔下的超级大盗尼克•维尔维特更是个中高手,偷走一屋子家具、一整个游泳池的水都不在话下。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作为不可能犯罪推理小说大师,卡尔自然不会放弃尝试这一题材的机会。1945年、1946年,他接连创作了《青铜神灯的诅咒》与《我的前妻们》,两本书的侦探都是H.M.,在前一本当中,女主角在众目睽睽之下步入大宅,屋外有人注视,屋里有人等候——但她就这样销声匿迹了;在后一本书里,连环杀手接连杀害几名女性,尸体却无一例外隐遁于无形,即便在屋外有警察值守时也不例外。

平心而论,卡尔在这两部作品中设计的诡计手法,并未达到他个人的最高创作水准,《青铜神灯的诅咒》沿袭了古典推理的典型路线,对于熟读推理小说的资深读者而言,真相多半不难勘破。然而这部作品更令人称道的是卡尔架设情节和安插伏笔的高明技法,将推理的诸多紧要环节分散穿插到案发前后的细节之中,丝毫不留生硬的痕迹;加之故事情节曲折跌宕、引人入胜,便更能吸引读者一气读到底。这也正是古典推理黄金时期较此前的作家作品最大进展所在——篇幅上从情节简练的短篇演进到结构复杂的长篇,悬念设置上从单纯的“凶手是谁”“犯罪手法为何”拓展到将诡计与整体剧情融为一体的全面布局。二战结束前后的几年是卡尔创作生涯中最后一个高峰,与古典推理黄金时代三大家中另两位——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的创作轨迹相仿,卡尔后期作品在诡计方面已不如三十年代的《三口棺材》等杰作那么惊艳夺目,但情节的圆熟丰满程度则犹有过之。

卡尔素来喜爱、并且也擅长在作品中加入历史和传说的元素,且不论他创作的那些历史推理小说,仅就菲尔博士和H.M.两大系列而论,便有《女巫角》《三口棺材》《歪曲的枢纽》《燃烧的法庭》《红寡妇血案》等典范。这些作品或涉及阴森可怖的奇闻怪谈,或援引波诡云谲的史海断章,无一不为作品平添一层悬疑难测的面纱。但卡尔笃信一切怪异元素必有合理解答,虽然对神鬼之事兴趣颇深,但却坚持以合情合理而非超自然的方式解释(不过也有一次例外)。在他的笔下,种种诡奇谜团的背后,真正的主宰并非怪力乱神,而是具备现实可操作性的机巧手法,以及更加深不可测的人心。

古埃及法老陵墓的诅咒之谜,历经各种媒体的渲染,俨然跻身于二十世纪最神秘莫测的若干朵疑云之一,迄今科学界也未就此得出一个被广为接受的结论。《青铜神灯的诅咒》的故事主体设定在一座森严巍然的哥特式宅邸,而案情发端则始于古埃及考古探险中出土的青铜神灯,英伦三岛与尼罗河畔两种迥然相异的古老风味交织于一处,搭配上流畅起伏的推理情节,以及几位刻画得相当生动的人物,便成为一本虽难称一代经典,却也可忝列一时佳作的小说。

阅读全文